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256篇
航空   605篇
航天技术   674篇
综合类   91篇
航天   6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in particular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high accuracy geodetic positioning. The Least Squares functional models related to the GNSS observables have been more extensively studied than the corresponding stochastic models, give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ter is significantly more complex. As a result, a simplified stochastic model is often used in GNSS positioning, which assumes that all the GNSS observables are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and of the same quality, i.e. a similar variance is assigned indiscriminately to all of the measurements. Howev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may be approached from a more detailed perspective, considering specific effects affecting each observable individually, as for example the effects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These effects relate to phase and amplitude fluctuations in the satellites signals that occur due to diffraction on electron density irregularities in the ionosphere and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at equatorial and high latitude regions, 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high solar activity. As a consequence, degraded measurement quality and poorer positioning accuracy may result.  相似文献   
92.
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静止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的在轨调焦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时所发遥控命令的调整方向和步长等,避免了单向调出焦距极限位置时,对辐射计造成永久性损坏。文章首次提出的二维频谱法,即使在图像定位精度不高的情况下仍然适用,可以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3.
摘要: 针对利用角动量交换装置系统实现轨控期间姿态维持的情况,研究当轨控推力器存在大力矩扰动时系统角动量管理方法.结合对地运行航天器轨道运动特性,分析轨控干扰力矩的积累角动量变化规律;考虑角动量管理装置系统的角动量存贮容量,基于角动量积累规律提出了一种结合偏置角动量建立与对称分布轨控位置选择的系统角动量管理方法,实现了对称轨控位置积累角动量互相抵消的自平衡效果,极大程度地提高轨控效率且避免系统角动量饱和现象.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喷气欠驱动控制系统,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了数学仿真验证及在轨型号应用.  相似文献   
94.
阐明了某机第4级压气机转子叶片在榫头部位断裂的故障特点。故障分析表明:经长期使用的叶片在修理厂大修时,为满足叶片摆动量要求在榫头底面涂尼龙胶,会使叶片自振频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为排除3级叶片折断故障而提高的慢车转速又缩小了4级叶片的共振裕度,结果造成少数4级叶片落入慢车共振。共振发生时,不规则的尼龙胶和装配过程不规范引起的非正常接触容易导致微动磨损的加剧,从而大大降低了疲劳寿命,这是引起榫头断裂故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重型货物空投系统过程仿真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货物空投系统仿真计算模型,包括货台在舱内和舱外全过程的运动特性、降落伞拉直和充气过程的轨迹特性计算等,提出了伞群模拟和多吊带系统分析的新方法。结合目前已有的降落伞性能计算模型和物伞系统运动模型,对重型货物空投全过程进行了完整计算,开发了空投过程三维动画仿真软件,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模型能很好地满足应用的需要。分析了空投速度、伞包安装位置和牵引比等因素对空投过程的影响,指出了实际系统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6.
重点调查及研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并将其记入量表。调查被试者的全国实用英语A级考试成绩,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进行学习策略与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运用补偿学习策略,记忆学习策略运用得最差。迁移的作用、良好的意义识记能力、悟性及敏感性的提高及言语的感知能力、言语的理解能力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卡片式记忆反而会降低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97.
5G移动通信系统中,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式产生了节点间的信号测量,可用于提升无线定位的覆盖范围和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约束系统的分布式协作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已有算法估计节点参考位置,并据此构建最小约束确定网络的位置及朝向,然后在该约束下极大化由节点间测量引出的似然函数,获得位置估计。理论研究表明,该方法将由节点间测量确定的相对位置拟合到参考位置处,在参考位置等于真实位置时达到最优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并具有分布式和可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
路勇  刘晓光  周宇  刘崇超 《航空学报》2018,39(1):21302-021302
大量残存太空的空间垃圾对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其进行主动移除已迫在眉睫。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非合作目标已失去姿态调整能力,且长期在失控状态下运行,受太阳光压、重力梯度等摄动力矩及失效前自身残余角动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翻滚运动。对翻滚非合作目标直接捕获存在碰撞风险,为降低风险系数采取消旋后再捕获是较为合适的方式。在对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典型非合作目标运动形式及消旋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所提出的接触式及非接触式消旋方法,并对非合作目标翻滚运动测量及动力学参数辨识和消旋控制这两项消旋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本综述将为中国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
利用原位拉伸机进行单轴连续加载,对X射线法测量钛合金残余应力的应力增量进行验证;依据JJF 1059.1-2012标准,对钛合金高应力标样(-659±35)MPa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法测得残余应力的增量与理论计算应力增量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应力增量的相对误差保持在11%以内。以测量重复性、应力常数K、应力因子M为不确定度分量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所得扩展不确定度为±32 MPa。  相似文献   
100.
粒子图像测速(PIV)作为一种流体力学实验技术,能够从流体图像中获取全局、定量的速度场信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设计用于粒子图像测速的深度学习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借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用于运动估计的光流神经网络,采用人工合成的粒子图像数据集进行监督学习训练,从而获得适用于流体运动估计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且能够高效地提供单像素级别分辨率的速度场。文中采用人工合成的湍流流场粒子图像进行初步实验评估,并讨论PIV神经网络的隐藏层输出和内在原理,同时将训练而成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的相关分析法、光流法对比;随后进行射流流场测速实验,验证深度神经网络PIV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粒子图像测速在精度、分辨率、计算效率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