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264篇
航天技术   196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3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全光相机对火焰等半透明介质的光场采样并优化全光相机的参数,基于近轴光学,建立了全光相机的逆向光线追迹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弥散介质沿采集方向的半透明特性,提出了像素采样锥形角以及物方采样角度等评价光线角度采样的性能指标,据此分析了全光相机像素和微透镜的位置对光场采样特性的影响,以及全光相机光学参数变化对光线方向采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火焰辐射光场时,较小的微透镜直径有利于提高光场采样的单方向性,并减小主镜头入瞳直径,而较小的主镜头焦距有利于增大物方采样角度。  相似文献   
62.
The microstructure of rain has been studied with observations using a vertical looking Micro Rain Radar (MRR) at Ahmedabad (23.06°N, 72.62°E), a tropical location in the Indian region. The rain height, derived from the bright band signature of melting layer of radar reflectivity profile, is found to be variable between the heights 4600 m and 5200 m. The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rain,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radar reflectivity, is also observed through the MR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rain, namely, convective, mixed and stratiform rain, prevailing with different vertical rain microstructures, such as, Drop Size Distribution (DSD), mean drop size, rain rate, liquid water content and average fall speed of the drops at different height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vertical DSD profile is more inhomogeneous for mixed and stratiform type rain than for convective type rain.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large number of drops of size <0.5 mm is present in convective rain whereas in stratiform rain, drops concentration is appreciable up to 1 mm. A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taken by ground based Disdrometer and that from the 200 m level obtained from MRR shows good agreement for rain rate and DSD at smaller rain rate values. The results may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rain structures ove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63.
多普勒调频率是SAR方位向压缩的关键参数之一. 调频率的失配会带来严重的方位向散焦, 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基于减灾、防灾目的, 需要对SAR数据快速成像, 从而相应要求对多普勒调频率进行快速估计处理. 根据多普勒调频率快速估计需求, 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参数法和Map Drift算法估计多普勒调频率的综合反演算法, 利用多普勒调频率与距离的关系, 简化整个估计流程, 从而提高估计速度. 同时给出了一种块数据筛选的方法, 用于选择综合反演法中所采用的块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 综合反演法能够在满足成像质量要求的基础上, 快速估计出多普勒调频率.   相似文献   
64.
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处理115°E子午圈附近6个台站的GPS观测数据, 分析了2004年11月地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的响应情况. 结果表明, 电离层呈正相扰动, 且不同高度上的响应不同, 800 km以下电子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且在峰值高度附近增幅最大, 800 km以上地磁暴的影响并不显著; 伴随地磁能量的注入, 赤道异常峰极向扩展; 随磁扰强度的降低, 电子密度也逐渐恢复至平静水平. 这些结果与以往的理论和观测结果一致, 初步估计扰动是由热层暴环流引起的, 并受到赤道异常峰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无人直升机视觉着陆中的运动状态估计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鸿翔  徐锦法  高正 《航空学报》2010,31(4):744-753
对无人直升机(UH)视觉着陆中基于视觉图像处理的运动状态估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视觉着陆原理,分析了运动估计、特征图像处理与着陆控制间的关系,推导并建立了UH相对着陆平台位姿估计算法、线速度与角速度估计算法。相邻两帧图像对应特征点像点位置为位姿估计算法提供数据,一帧图像特征点像点位置及其对应像点平移速度为线速度与角速度估计算法提供数据。利用UH着陆控制仿真数据模拟UH着陆运动过程中像点位置及其对应平移速度的视觉图像处理结果。仿真验证了运动状态估计算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运动状态估计算法能有效地利用视觉图像处理结果数据估计出UH的位置、姿态、线速度和角速度。  相似文献   
66.
文章讨论了星载降水测量雷达(SPR)重频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并以GPMKuPR系统参数为例,研究了SPR重频设计的约束条件,提出和分析了几种重频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一种自适应重频技术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并能获得最多脉冲积累数。  相似文献   
67.
双基地穿墙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立了发射站工作在正侧视条带模式,接收站固定构形的双基地SAR信号穿透墙体的数学模型,研究解决了双基地SAR穿墙成像中电磁波的折射和传播路径等问题.分析了与空气介质条件下相比的回波延时,孔径变化和分辨率特征,推导了双基地SAR穿墙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成像算法,对墙体的折射和延时作用进行补偿.给出了墙后目标的非聚焦和聚焦成像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小卫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来兴 《上海航天》2011,28(6):54-57
对小卫星对地观测高分辨率成像系统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有极高分辨率(0.5~1.0m)、高分辨率(1.8~2.5m)和中高分辨率(4-10m)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并与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系统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SAR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和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讨论了未来小卫星及其高分辨率成像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  相似文献   
70.
强度关联遥感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十多年中,利用光场的量子(或经典)涨落及其关联获取目标图像信息的量子(强度)关联成像技术和基于自适应稀疏结构表象的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图像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一条可突破传统光学成像技术图像分辨率和图像获取效率理论极限的全新技术途径。文章将概括地介绍这一研究方向,并简要讨论其在遥感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