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3篇 |
免费 | 259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29篇 |
航天技术 | 33篇 |
综合类 | 55篇 |
航天 | 1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61.
针对涡扇发动机用三轴承矢量喷管(3BSN),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巡航和垂直起降(VTOL)状态即非矢量和90°矢量状态下三轴承矢量喷管的红外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非矢量状态下由于特殊的几何型面使得喷管下壁面出现了局部高温区,喷流形状也变成椭圆锥形,造成垂直探测面上正探测角壁面红外辐射较负探测角最大增加44.6%,水平探测面上的燃气红外辐射大于垂直探测面;90°矢量状态下,由于偏转的喷管结构对前端高温部件的遮挡,总辐射峰值仅为非矢量状态的43.3%;喷管90°矢量偏转使得远离曲率中心一侧的气流速度降低温度升高,喷管外侧出现了大范围的局部高温区,导致垂直探测面负探测角范围的壁面辐射大于正探测角范围,最大相对差值达到71.9%。喷管偏转也遮挡了部分喷管内部的高温燃气,垂直探测面负探测角的仅能覆盖喷管出口处的高温燃气区域,明显小于正探测角,造成燃气辐射出现了20%的最大相对差值。 相似文献
162.
163.
在波瓣引射器一次引射掺混后,提出利用旋翼下洗气流对弯曲混合管排气进行二次强迫混合的红外抑制器结构,并对该红外抑制器进行了有关流动混合特性的实验和数值研究,获得了主流和引射气流、下洗气流相互混合过程中,混合管内部及抑制器出口处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等相关信息,以及表征引射-混合系统总体性能的引射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引入下洗气流可以改善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经过波瓣喷管引射器泵吸周围空气掺混冷却和利用旋翼下洗气流进行二次冷却,可以有效使排气温度降低50%。 相似文献
164.
结合某型发动机推力矢量喷管研制的实际工作,确定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的控制方案,建立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此作了数字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某型发动机推力矢量喷管控制方案是可行的,可满足发动机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5.
为了解内喷管单元间隙对塞锥换热的影响,建立塞式喷管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背压不同冷却剂流量下的塞锥进行换热研究,得出不同工况下的冷却剂温升、压降以及壁面温度、压强和热流密度的分布情况,其中着重研究了内喷管单元间隙对塞锥换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受单元间隙的影响,造成沿宽度方向上塞锥壁面的压强、热流密度和温度的大小分布不均,并且随着环境压强的降低,单元间隙的影响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169.
激波矢量控制喷管落压比影响矢量性能及分离区控制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波矢量控制喷管矢量角随落压比(NPR)的增大而下降的现象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对NPR影响矢量角机理及基于多缝腔体和多缝辅助注气方法的分离区控制研究,目标是寻求大NPR条件下矢量性能提高的方法.研究表明:NPR影响矢量角的机理主要由于次流下游近壁面分离区由小NPR时的开放型变为大NPR时的封闭型,从而导致由于壁面压差力产生的矢量力减小所致.多缝辅助注气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分离区在大NPR时保持开放,注气压力为环境压力时可以在不从系统额外引气的条件下提高矢量性能.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