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253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2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影响新型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基板的质量因素较多,且很复杂。文章着重介绍了基板的质量控制内容,还对一些突出的质量问题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2.
高速DQPSK解调器的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敏  朱克勤 《上海航天》2004,21(2):24-27
介绍了一种高速四相差分相移键控(DQPSK)解调器的算法。该方法基于锁相环原理,并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进行载波恢复、差分解码、时钟恢复和判锁等,其设计与实现不仅方便,而且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33.
文章介绍了对相控阵各个单元信号的初始相位及幅度进行幅相校正的简单方法——旋转矢量法。在测量中仅涉及幅度测量而没有相位的测量,大大减化了测量的复杂性与难度。文章进行了计算机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天线的辐射性能。  相似文献   
134.
阮颐  黄培中  卫炎 《上海航天》2004,21(5):61-64
为提高闭环集成光陀螺中电路的性能,提出了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实现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方案,并给出了一个8阶低通FIR数字滤波器的FPGA流程、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电路工作正确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5.
在机载情况下,多普勒展宽的时变杂波可以由相控阵雷达中的空间-时间处理器得到最佳的抑制。然而对于大型阵列的实时应用却很困难,这是由于这种空间-时间最优处理要求很高的计算量(大约为每次迭代O{(NM)^2},其中N为阵元数,M为时间采样数)。在本文中,首先通过杂波子空间分析证明了杂波自由度小于N+M,且单个多勒滤波器输出的杂波自由度很小,从而可以用一个仅有N+M个自由度的低阶处理器来实现最佳的杂波抑制  相似文献   
136.
超薄型平板缝隙阵单脉冲天线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东 《上海航天》2006,23(1):61-64
为解决经典计算公式在超薄型波导平板缝隙阵单脉冲天线设计中误差大、成本高、周期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用HFSS仿真软件优化天线功能和参数进行精确设计的方法。仿真设计实例表明,该法能精确控制天线缝隙的参数,且方法简单实用,可设计出性能较高的天线。  相似文献   
137.
相控阵雷达扫描波位和扫描时间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详细讨论了在相控阵雷达设计中扫描波位如何确定的问题。扫描波位的确定原则是使雷达系统既满足一定的检测概率和作用距离,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扫描整个空域。这就必须在波位驻留时间和平均增益损失等因素之间进行折衷。为了进一步节省扫描时间,还对如何利用数字波束形成( D B F) 技术实现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8.
戴屹梅  张和生  方柯 《宇航学报》2019,40(3):286-294
为准确判断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轴承在试验台上试验时发生故障的部位,同时避免通过轴承特征频率诊断轴承故障的方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利用时幅曲线的相位信息,提出一种新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振源坐标定位法,即通过四个已知坐标的振动传感器测得同一振动波的时幅曲线相位差判定振源位置。将试验台上轴承和四个振动信号传感器安放在坐标已知的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时幅曲线拐点分析法准确捕获振动信号到达四个传感器的时刻,再利用这四个时刻和已知坐标计算出振源位置坐标,最后根据振源位置坐标判断其是否为轴承故障及具体故障部位。通过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理论上可行。  相似文献   
139.
针对雷达回波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精度差和时频分析方法运算量大的问题,以极化敏感阵列为模型,结合时频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回波信号的空域、时频域和极化域信息,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更准确的估计,并简化其计算量。分析基于空间极化时频分布的多重信号分类(MUSIC)和旋转不变子空间(ESPRIT)算法,并结合两者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改进算法用极化时频ESPRIT算法对来波信号确定大致的方位角,以每个方位角为中心确定一个小角度范围,在此范围内用MUSIC算法进行谱峰搜索,得到较准确的波达方向(DOA)估计值,在确保DOA估计精度的基础上节省大部分运算时间。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0.
With the installation of a new module and the relocation of three other modules, including multiple hand-offs from the station arm (SSRMS) to the shuttle arm (SRM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assembly mission 10A/STS-120 was anticipat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ISS assembly missions ever attempted. The assembly operations became even more complex when a solar array wing (SAW) on the relocated Port-6 (P6) truss segment ripped while being extended. Repairing the torn SAW became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for the remainder of STS-120, with future ISS assembly missions threatened by reduced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if the SAW could not be repaired. Precis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space shuttle and ISS robotics teams led to an operational concept that combined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SRMS and SSRMS robotic systems in ways far beyond their original design capacities. Benefits of consistent standards for ISS robotic interfaces have been previously identified, but the advantages of having two such versatile and compatible robotic systems have never been quite so spectacula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ole of robotics in the emergency SAW repair and highlights how versatility within space robotics systems can allow operations far beyond the intended design scenar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