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212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9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中发动机喷出的高温高速粒子对发射装置壁面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利用MSDM(微尺度动力学模型)方法,建立了粒子对固壁材料的冲刷侵蚀模型,对粒子入射速度、入射角度、粒子尺寸及固壁材料特性等影响侵蚀效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粒子入射条件、固壁材料特性与侵蚀效应的相互关系.用MSDM方法将粒子和固壁离散为具有一定连接关系的微团质点,并利用材料属性和牛顿运动关系确定了微团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过程.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分析粒子-材料侵蚀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2.
一种基于随机集的模糊观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友  田淑荣  孙校书 《宇航学报》2008,29(6):2007-2012
为解决目标数未知或随时间变化时模糊观测的多目标跟踪问题,将多目标状态和模糊 观测数据表示为随机集形式,利用模糊观测的似然函数融合模糊数据,建立了模糊观测的概 率假设密度(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PHD)粒子滤波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利用 粒子滤波预测和更新随机集的PHD,然后估计目标数N,最后找出N个PHD最大的点就 是多目标的状态估计。在相同的仿真环境中,用这种方法与用重心去模糊器进行去模糊处理 后的观测数据同时跟踪目标数变化情况下的多目标,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观测多 目标跟踪的PHD粒子滤波能稳健跟踪目标数未知或随时间变化时的目标状态和目标数,性能 好于去模糊情况。  相似文献   
73.
曲线管道内颗粒运动及对管壁磨损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张量分析理论,推导出非正交曲线柱坐标系中颗粒的运动方程。对三种类型弯管内两相流动的颗粒运动轨迹,颗粒与管壁面的碰撞以及颗粒对壁面的磨损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欧洲科学家对CFD发展的主要贡献,并重点关注了对国际流体力学数值方法会议(ICNMFD)和国际计算力学学术会议(ISCFD)的成功举办具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ICNMFD始于1969年(新西伯利亚),由参与了美国和苏联太空竞赛的两国科学家联合创办,而ISCFD则作为ICNMFD在亚太地区的同类会议初创于1995年(东京).由Oshima教授和本人提议,得益于上述两个会议全体科学委员会成员的共同努力,ICNMFD和ISCFD自2000年开始,合并成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ICCFD).绝大部分本文讨论所涉及的学者通常都在受邀进行大会报告后,成为了前述三大国际会议中的一个或多个科学委员会的成员.作者对文中讨论所涉及的研究人员的圈定负有全权责任,上述人员的选择更多地基于应用而非理论计算流体力学,因此尚存在不完善之处.此外由于文中所讨论的学者大都是作者在40多年计算流体力学研究生涯中的私交好友,因此并没有将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考虑进来,但这并非由于他们的贡献不重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计算流体力学同美国的计算流体力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讨论所涉及的研究学者有些最早从欧洲开始涉足计算流体力学而现在则生活和工作于美国(例如Glowinski,Roe,Van Leer等人),而有些则是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例如Launder,Napolitano),他们都同美国的科学家进行过合作,因此很难清晰地对欧洲和美国的计算流体力学进行界定.对那些现已移居美国的欧洲科学家们,本文优先考虑了他们移居之前的贡献.最后但并非是最不重要的,作者通过电子邮件一一联系了文中所涉及的科学家,希望他们本人能够给出其自身贡献的评价草稿,从而帮助作者以最权威的视角在文中相应章节对其工作进行评述.本文向提供自述评价的诸位致以谢意,同时也希望其他同仁能够对本人不恰当的擅自评述给予谅解.  相似文献   
75.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机翼外形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允良  张勇  李为吉  唐伟 《宇航学报》2004,25(5):488-491
研究了有翼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机翼平面外形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在高超声速配平和低速水平着陆性能等约束条件下,利用混合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来选择最优机翼外形参数,使机翼重量最小化。在已知的不同质心位置下求得相应的最小重量机翼外形。亚声速气动力采用面源法计算,高超声速气动力采用修正的牛顿流理论计算。为了降低计算耗费,使用均匀设计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低速气动力回归模型。整个优化过程在Matlab集成环境下完成。  相似文献   
76.
The localization of a stationary transmitter using moving receivers is considered. The original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 (DPD) methods, with combin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and 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 (FDOA), do not perform well under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worse still, the computation cost is difficult to accept when the computational capabilities are limited. To get better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we present a new DPD algorithm that proves to be mor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d more precise for weak signals than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he algorithm partitions the signal received with the same receiver into multiple non-overlapping short-time signal segments, and then uses the TDOA, the FDOA and the coherency among the short-time signals to locate the target. The fas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ne iterative method based on particle filter,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computation load. A secondary but important result is a derivation of closed-form expressions of the Cramer-Rao Lower Bound (CRLB).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outperforms the traditional DPD algorithms with more accurate results and highe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especially at low SNR, it is more close to the CRLB.  相似文献   
77.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流动,推动了社会的开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但同时也对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带来了诸多的挑战。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主权带来的挑战和侵蚀,提出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互联网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8.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gnetic disturbance onsets, aurora dynamics and particles injections at the geostationary orbit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for 25 sawtooth substorms. It is shown that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above signatures of the substorms onset is typical of the powerful sawtooth substorms, unlike the isolated (“classical”) magnetospheric substorm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aurora in case of saw-tooth substorms is permanently high level of auroral activity irrespective of the magnetic disturbance onsets and the double oval structure of the aurora displa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rora behavior and the particle injections at geostationary orbit is also broken. The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 classical concept of the substorm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by Akasofu (1964) for isolated substorms, is not workable in cases of the sawtooth disturbances, when the powerful solar wind energy pumping into the magnetosphere provides a permanent powerful aurora particle precipitation into the auroral zone.  相似文献   
79.
在分析研究直升机桨叶耐颗粒物/砂磨蚀标准主要技术要素的基础上,全面对比分析了MIL-STD-3033、ГОСТР52560-2006、GJB 1171-1991等国内外标准的基本内容,提出了装备研制及标准化工作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0.
We calculate the maximum energy that a particle can obtain at perpendicular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s by the mechanism of diffusive shock acceler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energy range spectral index of the two-dimensional modes of the interplanetary turbulence is explored. We show that changes in this parameter lead to energies that differ in at least one order of magnitude. Therefore, the large scale structure of the turbulence is a key input if the maximum particle energy is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