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3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863篇
航空   3007篇
航天技术   657篇
综合类   466篇
航天   9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通过对复杂设备多学科特性的物理建模和系统集成,实现了对复杂设备整体性能的定量仿真,解决了复杂设备整体功能难以预测的设计难题。文章对多学科仿真及其常见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以其在几种复杂设备设计中的应用为例,展现了多学科仿真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2.
文章从标准化的角度讨论了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分析了以MIL-STD-810为代表的各类产品通用的环境标准和以NASA-HDBK-7005为代表的航天系统动力学环境标准所形成的两个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讨论了NASA-HDBK-7005的标准内容,提出了我国航天动力学环境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53.
乘波飞行器由于其具有高升阻比特性而成为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的热点。介绍了乘波飞行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乘波飞行器设计对先进设计技术的需求。重点讨论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理论与方法在乘波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对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乘波飞行器的动态气动特性进行全面的数值模拟研究.大力开展包含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的乘波飞行器多目标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随着MDO方法在乘波飞行器设计中的深入应用,CFD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促进乘波飞行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54.
超临界机组末级叶片典型截面的叶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临界机组末级长叶片的设计特点,采用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提出对长叶片典型截面叶型进行分区优化设计思想,并对原型与改型进行了多工况点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将叶型吸力侧后半段由直线型改为内凹型,能够显著降低超声速叶型在超声速工况范围内的叶型损失。对叶型前缘以及压力侧的局部优化设计能够改善超声速叶型在临界马赫数工况下的气动性能。优化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样本空间,提高了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955.
基于典型飞行剖面分析计算,对目前电子设备吊舱所应用的各种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别分析了其优缺点.通过比较指出:动力涡轮驱动的逆升压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是适用于电子设备吊舱冷却的有效方案之一.此系统在保证冷却涡轮处于设计工况的条件下,让部分冲压空气通过动力涡轮,因此,不会有非设计工况下冷却涡轮效率下降的问题,可以获得较大的制冷量.本文建立了该系统及各附件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并分别以系统质量最小和性能系数最高为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56.
We compare a variety of mission scenarios to asse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options for Mars exploration. The mission design space is modeled along two dimensions: trajectory architectures and propulsion system technologies. We examine direct, semi-direct, stop-over, semi-cycler, and cycler architectures, and we include electric propulsion, nuclear thermal rockets, methane and oxygen production on Mars, Mars water excavation, aerocapture, and reusable propulsion systems in our technology assessment. The mission sensitivity to crew size, vehicle masses, and crew travel time is also examined. Many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echnologies and architectures are applied to the same Mars mission to determine which combinations provid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reduction in the injected mass to LEO. We approximate the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of a mission to rank development risk, but omit development cost and time calculations in our assessment. It is found that Earth–Mars semi-cyclers and cyclers require the least injected mass to LEO of any architecture and that the discovery of accessible water on Mars has the most dramatic effect on the evolution of Mars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957.
冲压发动机用轴对称进气道设计和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李宏东  朱守梅  朱璞 《推进技术》2009,30(6):682-686
完成了一种Ma=2.5~4.0冲压发动机用超声速轴对称混合式进气道模型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获得了马赫数Ma=2.5,3.0,3.5,4.0,攻角α=0°,3°,6°,8°条件下的超声速轴对称混合式进气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赫数的增加,总压恢复系数大幅度下降,亚临界稳定范围变窄,流量系数逐渐增加;随着攻角的增大,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总体都呈降低趋势,在Ma≥3.0,α=6°时,进气道性能的下降小于5%,亚临界稳定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958.
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涉及到多参数的耦合问题.区别于以往优化方法只是将换热器单个性能涉及因素作为目标函数,选取换热器性能涉及因素中的换热体积和换热过程压降损失为优化对象,以湿空气与水热交换作为具体工况条件,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模型,得到了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优化结果,找到了一种综合考虑换热器体积以及换热过程压降损失的换热器结构设计方法.与普通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换热器体积与传热过程压降损失.  相似文献   
959.
大攻角条件下的二维进气道型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维气体动力学,以进气道前体楔面楔角为优化设计参数,以总压恢复系数、流量系数最大及阻力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对二维进气道外型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综合考虑了大攻角条件下的位于背风面与迎风面上进气道面临的不同来流条件.在优化设计中,采用改进后的NSGA-Ⅱ遗传算法.在问题求解中,对NSGA-Ⅱ算法的交叉算子及优选策略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表明.总压恢复系数与阻力系数的优化结果具有一致性,即二者可同时达到最优;第一级楔角的大小对流量系数的影响显著.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型面构型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方法可用于二维进气道型面考虑攻角条件下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960.
涡轮气冷动叶片伸根段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叶片伸根段控制截面线生成方法.将伸根段设计分为内型和外型两部分,通过直纹面插值法获取伸根内型截面线,再通过变壁厚法获取伸根外型截面线,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和算法;提取了伸根设计参数,开发了伸根设计专用模块,实践证明,应用本模块进行伸根设计,可以极大提高伸根乃至整个叶片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