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航空   828篇
航天技术   1404篇
综合类   110篇
航天   16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0 毫秒
661.
Removing orbital debris with lase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rbital debris in low Earth orbit (LEO) are now sufficiently dense that the use of LEO space is threatened by runaway collision cascading. A problem predicted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the threat from debris larger than about 1 cm demands serious attention. A promising proposed solution uses a high power pulsed laser system on the Earth to make plasma jets on the objects, slowing them slightly, and causing them to re-enter and burn up in the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we reassess this approach in light of recent advances in low-cost, light-weight modular design for large mirrors, calculations of laser-induced orbit changes and in design of repetitive, multi-kilojoules lasers, that build on inertial fusion research. These advances now suggest that laser orbital debris removal (LODR)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way to mitigate the debris problem. No other solu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hat address the whole problem of large and small debris. A LODR system will have multiple uses beyond debris remov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ll be essential for building and operating such a system.  相似文献   
662.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栅极光学系统的PIC/MCC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日益昂贵的电推力器工质氙气的替代品,探讨氩气作为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工质的适用性,采用混合PIC方法模拟了氩等离子体在栅极光学系统中输运过程,分析了氩离子束流的聚焦效果、氩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和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氩离子束流在已有栅极系统中具有良好的聚焦效果;束流中CEX离子仅占离子总数的万分之一,影响较小;氩气作为工质时,离子喷射速度为75km/s,加速栅极后回流速度为38km/s,与电动力学理论预估值一致。  相似文献   
663.
柔性锥-杆式对接机构碰撞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型航天器普遍采用的锥-杆式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柔性对接锥作为缓冲系统的方案,用柔性锥变形吸收撞击能量作为缓冲。用有限元法对碰撞过程进行仿真,讨论了柔性对接锥作为缓冲系统的性能对对接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对接锥相比,柔性锥能减小碰撞力峰值50%多。  相似文献   
664.
665.
王栋  邢帅  徐青  李晓波 《宇航学报》2015,36(10):1163-1171
以星体表面的图像数据为基础,根据撞击坑的向阳面呈亮色调而背阳面呈暗色调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星体表面撞击坑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先用自适应双阈值分割法对星体表面的光学图像进行分割处理,获取图像中明暗区域的形状和位置信息;再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明暗区域组成结构、像平面上光照方向,结合相关的约束条件来匹配同一撞击坑的明暗区域,同时拟合出撞击坑的外边缘并确定其半径、位置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常见的星体表面光学图像中快速、可靠地提取出撞击坑的中心位置和半径大小,具有较宽的普适应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6.
文章介绍了一种空间遥感相机自由度释放装置,该装置利用柔性铰链技术实现单方向的自由度释放,同时结合固定脚的设置和不同方向柔性铰链的设置,实现多维自由度卸载的同时保证结构整体的刚度。结合某型号空间遥感相机对该装置进行了力学振动试验和热真空、热循环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7.
电子设备是空间相机重要发热源,需要通过合理的热设计将热量及时导走,维持电子元器件温度不致过高。根据空间相机各电子设备所处空间环境、结构特点及内部电子元器件热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多种不同的热设计方法,采用热仿真分析、热平衡试验两种方法对设计进行了验证,对比了两种方法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获取元器件结温均满足温度降额指标要求,且相差不大,充分验证了热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68.
李旭 《宇航学报》2015,36(3):324-329
针对WorldView-2卫星遥感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波段分组的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光图像融合新方法。该方法以全色光波段与多光谱各波段光谱响应的匹配特点为依据,首先将八波段多光谱图像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设计融合模型再进行分组融合,最终得到多光谱各波段的融合结果,分组策略简单、实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融合WorldView-2遥感图像时能够在提高空间分辨率和保持光谱信息方面达到更好的平衡,优于现有的几种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669.
针对空间机动平台GNSS导航系统易受干扰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剩磁标定的磁测/星光备份的自主导航方案。当GNSS信号完好时,利用GNSS高精度测量信息和磁强计/星敏带剩磁干扰的联合测量信息不仅可实时估计出机动平台导航参数,同时准确标定出运行环境的剩余磁场强度;当GNSS信号受干扰中断时,在剩磁准确标定的基础上启用磁场/星光备份自主导航方案完成机动平台的导航参数实时估计。由仿真结果可知,当GNSS信号正常时该导航方案具备较高的剩磁标定精度,三轴标定误差为0.026nT,0.293nT,0.107nT;而当GNSS信号受干扰时,备份导航方案三轴位置估计误差为87.3m,172.5m,65.2m,三轴速度估计误差为0.78m/s,0.86m/s, 1.04m/s。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0.
遥感卫星在轨微振动测量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远  周东强  赵煜 《宇航学报》2015,36(3):261-267
介绍某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测量方案,并从背景噪声、扰动源特征、星体结构传递特征三个方面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由测试数据发现,控制力矩陀螺(CMG)和动量轮引起的局部扰动较大,而传递至有效载荷处的扰动主要由CMG和双轴天线引起。星体结构对微振动有良好的衰减作用,有效载荷安装面的响应相对于振源得到了大幅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