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109篇
航天技术   148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18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21.
The design of a low-cost spacecraft to impact on a small, faint Near Earth Object (NEO), poses major challeng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rminal phase of such impact mission, analyzing the capability of autonomous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GNC) systems to compensate the deviations in the impact point to achieve a successful collision. The autonomous GNC system employ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optical sensors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allowing the computation of divert maneuvers to achieve the impact. GMV has developed a simulator,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ophistication, and a set of different GNC algorithms to help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is tool is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such as: dimensioning the sensors and actuators, verifying mission requirements, computing figures of merit of different SC configurations and evaluating GNC performances. Four GNC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low-thrust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using a fading memory filter, high-thrust predictive guidance using either a Kalman filter or a batch-sequential least-squares filter, and a mid-thrust hybrid predictive-proportional guidance using a fading memory filter. Monte Carlo analysis using global-performances models of the optical sensors for each of these GNC algorithms are presented for two different asteroids (1989 ML and 2002 AT4), showing the mission parameters driving the mission performances. In addition, single-runs with high-fidelity optical sensors models are presented to validate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422.
复杂全机带多个外挂物气动力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镜像理论用于计算机翼与机身,机翼与外挂物的气动干扰,并开发了复杂全机带多个挂物的面元生成程序。  相似文献   
423.
基于自适应LMS算法的空间光束快速精扫描跟踪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精密光学领域与国防应用对高精度快速光束控制的需求,给出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算法对压电快摆镜进行光束扫描跟踪控制。首先描述了自适应LMS控制算法及快摆镜模型辨识方法,随后仿真分析了不同频率及迭代步长对自适应LMS算法跟踪控制的影响,最后采用自适应LMS算法进行了压电快摆镜辨识及扫描跟踪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LMS算法对2Hz、10Hz及其复合谐波信号扫描的跟踪误差分别为2.5%(3σ)、1.9%(3σ)和2.4%(3σ),控制效果均优于PI控制算法。这种自适应LMS算法能有效跟踪多频扫描信号,为高精度空间光束快速扫描跟踪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24.
船只目标检测识别技术是现阶段遥感图像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的快速发展,高分遥感卫星陆续发射,基于光学遥感图像的船只检测识别技术会逐步成为研究热门。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基于光学图片的船只检测识别技术发展、以及当前技术存在的问题。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船只目标检测识别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成为主流研究方向,但在光学遥感图像船只检测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有一些基本问题限制了检测效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未来光学遥感图像船只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5.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高层技术决策立足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着眼于自身整体优势和国际应用,根据国际地球资源卫星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技术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多谱段及其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器配置,使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多种有效载荷技术性能和指标互补,综合技术指标先进,光学遥感器技术指标整体优势已经突显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特色,瞻望发展前景遥感器技术水平将明显提高,卫星应用范围将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426.
文章分析了重复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稳定条件,针对摆动扫描控制系统,在不改变原来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插入式重复控制器,极大地提高了摆动扫描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提高了摆动扫描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27.
针对CCD器件对1.06μm激光信号探测的难点,提出了利用红外变像管加CCD摄像机的二次光电成像方法。描述了激光光斑成像系统的测量原理,对影响测量系统作用距离的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二次光电成像系统优化设计参数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28.
大口径反射镜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光学遥感器分辨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其主镜口径也在不断增大,从而对主镜进行轻量化设计就成为空间大口径反射镜工程的关键技术。该文介绍了一种对反射镜轻量化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利用MSCPatran软件建立了蜂窝夹芯反射镜的参数化模型;对反射镜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灵敏性分析,得到了各参数对反射镜面形精度的影响曲线;根据反射镜的加工工艺,合理地确定结构参数的变化范围,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429.
王学勤  金靖  宋凝芳  张春熹 《宇航学报》2011,32(11):2346-2350
为了选取合适的调制深度以提高星载光纤陀螺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性能,通过对闭环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分析建立了光纤陀螺随机游走系数与调制深度的关系的模型。根据该模型对光纤辐射致衰减、光纤长度、光源光功率对最优调制深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光纤辐射致衰减越小、光源光功率越大,则光纤陀螺的最优调制深度越大,且相应的随机游走系数越小。增加光纤长度将降低光纤陀螺的最优调制深度,当光纤衰减较大且光纤较长时,过调制技术可能会使光纤陀螺性能恶化。因此,在星载光纤陀螺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调制深度进行优化,以保证陀螺获得最优的工作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为星载光纤陀螺最优调制深度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0.
基于三维地形匹配的月球软着陆导航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月球探测器定点着陆任务的需要,研究了基于三维地形匹配的导航方法。对三维地形匹配问题,将高程方差图局部极值点作为三维地形特征,在构建地形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与角度不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投票的三维地形匹配策略。针对测量噪声统计特性的不确定性,将Sage\|Husa噪声估计算子与迭代卡尔曼滤波相结合,通过对测量噪声进行在线估计有效避免滤波精度下降甚至滤波发散的出现。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导航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探测器相对位置和姿态的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