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4篇 |
免费 | 361篇 |
国内免费 | 26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71篇 |
航天技术 | 194篇 |
综合类 | 205篇 |
航天 | 2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01.
902.
江沈英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22(6):149-151
根据会话语言特点,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会话含意的理解过程,发现它实际上是听话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的新的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并获取会话含意的过程。对言语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制约着言语的选择和运用,二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03.
为描述空间再入充气系统在大攻角状态下的气动力与结构特性,利用CFD模型研究了不同攻角下的流场分布及气动力系数变化。同时建立了考虑内充压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并以高超声速流场作为输入,采用流固单向耦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攻角下的气动力对结构静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攻角的增大,轴向力系数呈整体下降趋势,而法向力系数及俯仰力矩系数分别呈M型及W型变化趋势;此外,随着攻角的增加,结构最大应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45°攻角附近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904.
905.
为了满足立方星等微纳航天器对推进系统的需求,研制出中国首台针式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通过提高润湿温度解决了真空环境下镓难以充分润湿钨针等问题。实现了推力器的稳定点火,测试了不同润湿温度和不同几何参数下的点火特性。得到了发射电流随润湿温度提高、极间距减小和吸极内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的关系。通过公式计算,给出了不同发射电流下的理论推力。通过电场仿真得到不同几何参数下的电场强度,揭示了几何参数影响发射电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06.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结构模型的几何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合理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模型,对其力学性能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以成型后的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在实验观察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有限元胞体结构模型,该模型正确地反映了纤维束的交织方式,更符合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细观结构.基于该单元模型推导了编织参数与结构模型参数之间的几何关系,计算了胞体中纤维体积比并讨论了其几何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束中的纤维丝根数和纤维束半径,以及纤维体积含量一定时,编织物的花节长度和厚度随着纤维编织角的增大而分别减小和增大,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的纤维体积比理论上可以达到68%. 相似文献
907.
鸭翼布局中双立尾对全机气动及流场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战斗机先进气动布局研究中,双立尾位置的选择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适当的双立尾位置会给飞机纵横向气动特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一种鸭翼布局的飞机模型,按3种不同的双立尾配置进行了气动力测量、流态显示,然后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进行了不同迎角下的流场测量.结果表明:双立尾处于飞机内侧后置内移位置其最大升力系数具有最大值.破裂过程及流场特性同无双立尾时的情况十分相似,进而说明双立尾同机翼涡的干扰主要是促进了涡的提早破裂,从而恶化了全机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908.
小突片对收敛喷管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收敛喷管,在近临界状态及超临界状态下,实验研究了加装小突片后对飞机发动机尾喷管推力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小突片堵塞比、小突片后倾角度,以及片数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小突片对收敛喷管的推力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小突片所造成的推力损失基本上随小突片的堵塞比增加而增加.在实验范围内,小突片堵塞比每增加1%,所造成的推力损失在0.63%~1.35%之间,对超临界状态,可认为大约增加0.8%. 相似文献
909.
近年来多旋翼无人飞行器(UAV)成为了小型无人飞行器发展的热门领域,而学界对于多旋翼飞行器飞行力学建模与飞行力学特性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针对相关研究需求,基于传统旋翼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力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悬停模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多旋翼飞行器模态稳定性明显弱于传统直升机,且横向Phugoid模态取代了荷兰滚模态。随后利用弱耦合系统理论与纵向模态简化模型,对多旋翼建模过程中的旋翼旋转自由度(DOF)动态特性、入流模型和旋翼气动力矩的建模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旋翼旋转自由度的动态特性在飞控增稳条件下对全机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入流分布对刚性旋翼的俯仰、滚转气动力矩有着决定性作用,而旋翼气动力矩是决定多旋翼悬停模态的重要因素,这三者在多旋翼建模分析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910.
对旋风机前后级转速比对风机气动特性影响较大,合适的转速比有利于提高对旋风机气动性能。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模拟方法研究对旋风机前后两级叶轮转速改变对风机气动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速度三角形定量分析转速改变对风机功率和内部流动参数的影响。之后,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基准转速下风机整体性能的变化。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对风机内部气体的流动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在保持进口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前后两级叶轮转速改变相同百分比时,第1级转速改变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变风机的流动参数和性能,综合比较整体性能变化与实际应用确定了最优转速比为1.1∶1,此转速比下传动效率为88.4%时对旋风机效率为7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