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0篇
航空   209篇
航天技术   96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9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Radio tracking of interplanetary probe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navigation purposes as well as for testing the laws of physics or exploring planetary environments. The addition of an accelerometer on board a spacecraft provides orbit determination specialists and physicists with an additional observable of great interest: it measures the value of the non-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acting on the spacecraft, i.e. the departure of the probe from geodesic motion.  相似文献   
102.
Based upon the most efficient electron acceleration near the midplane of 3D non-neutral driven reconnecting current sheet (RCS) and the electrostatic wave excitation by the drift Maxwellian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in Vlasov simulation, we assume that the electrostatic waves mainly propagate opposite to the reconnecting electric field and investigated how these waves affect the electron acceleration. The main results are: (1) when the electron’s velocity equals to the phase speed of the waves, they will be trapped and have the different accelera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untrapped electrons through solving the momentum equations of electrons analytically; (2) the test particle simulations further prove that the number of the energetic electron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unstable wav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ergetic electrons takes on the double power-law.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光敏树脂分析的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EMS加速度传感器所采用的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存在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成本方面的不足,而3D打印技术的优势就在于无需模具的自由化定制、一机多用实现低成本产品生产,3D打印的发展趋势就是实现微纳尺度结构的制造。在此背景下,采用光固化立体成型技术设计了一种3D打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传感器基底使用耐高温光敏树脂制作,并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基底表面印制导电碳浆形成应变计结构。为此,首先对耐高温光敏树脂的相关热学与机械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测试,得到该光敏树脂固化后的起始分解温度等热力学参数。其次,通过控制光敏树脂紫外光固化时间,取得了较好杨氏模量和弯曲强度的树脂,且为该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仿真优化与制作工艺提供了必需数据与重要依据。除此之外,还对所设计的碳浆应变计结构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有效灵敏系数。通过以上工作,为最终实现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的制作做好铺垫,助力3D打印技术与MEMS传感器技术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4.
某型飞机后减速板抗振动损伤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飞机后减速板在部队使用中 ,由于振动损伤原因 ,多次出现减速板梁断裂、蒙皮裂纹等故障 ,经分析 ,确定了能抗振动疲劳的打孔加型材结构改进方案 ,并经实际飞行测试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是对后减速板的抗振动损伤设计思想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5.
弹射救生用人体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芳子  宣渝峡  王志  庄祥昌 《航空学报》1990,11(10):443-448
 利用人体弹射试验数据建立起人体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简称人体数学模型)。模型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可以解决一些与弹射有关的人体工程学问题。根据人体的最大动态超调,结合椎骨强度可确定人体耐受弹射加速度的限度。从防护角度出发,分析座垫对人体受力的影响和人体响应的时相特点而要求座垫厚度必需很薄。还提出改善弹射动力和确定测试系统性能指标的依据。将模型用于弹射实践可以减少人体试验,对人体安全和研制生产都极其有利。  相似文献   
106.
Non-thermal hard X-ray, gamma-ray and radio emission are the most direct signatures of the presence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solar atmosphere. This paper lays emphasis on hard X-ray and radio imaging data, obtained during and outside flares, which reveal the sites where particles interact with the ambient medium. These observations, which provide more or less direct information on the topology and dynamics of the magnetic structures in which particles are accelerated and propagate, are discuss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tatistical flare scenario.  相似文献   
107.
利用二维混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有速度驱动、低等离子体β值情况下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磁重联过程可以产生Alfven波,该Alfven波动对重新区中的新生离子作用,使得新生离子经历投掷角散射方程,具有球壳分布特征,部分新生离子得到加速,其获得的最大能量约为4(miVA0^2/2),此加速过程所需的加速时间在100/Ωi量级,是一个极快的加速机制,加速粒子能谱为双幂律谱。  相似文献   
108.
为有效模拟空间站对日定向装置驱动性能受柔性太阳翼的扰动,验证对日定向装置驱动控制性能,采用半物理试验技术对对日定向装置进行地面试验考核。设计超高刚度及运动误差无附加力自适应的半物理试验台,对支撑连接机构和加载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刚度测试;建立大尺度柔性太阳翼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Wilson θ法进行动力学模型的实时数值求解;运用跟踪微分法对对日定向装置低速运行下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估计;最后通过对半物理试验台的响应精度、加载有效性进行仿真和试验考核,结果表明试验台加载力矩幅值为 0~ 85 Nm、频率为0.01~3 Hz时,绝对精度优于0.85 Nm,相对精度优于1%,从而验证了半物理试验台对太阳翼扰动载荷模拟的真实有效性,可实现对日定向装置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09.
分别对收缩通道、扩张通道和直通道中亚声速主流条件下的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主流压力梯度、次流吹风比条件下的主流和次流流场、温度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气膜冷却效率变化和不同发展趋势的因素可归结为主流边界层厚度、主次流自由剪切混合程度、肾形涡的强度和位置等因素。相对于零压力梯度的主流条件,在吹风比较小(M=0.25)的情况下,主流的逆压力梯度一方面增厚边界层、增强了气膜射流对主流的穿透,另一方面减小了肾形涡的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气膜平均冷却效率提高了4.91%。在吹风比较大(M=2)的情况下,主流的顺压力梯度扼制主流边界层的发展、抑制气膜射流的穿透能力,降低肾形涡涡核的位置,从而提高气膜冷却效率达17.40%。   相似文献   
110.
一种新型的角加速度传感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一种新型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