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338篇
航空   1240篇
航天技术   333篇
综合类   221篇
航天   75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61.
下腹板长度对单边膨胀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落压比为4~60范围内,对两个不同下腹板长度的单边膨胀喷管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其壁面静压分布,并对4种不同下腹板长度的喷管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总体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整个落压比范围内,喷管流动都呈现很强的三维特征,而且在高落压比条件下上膨胀面两侧边气流出现了横向分离.喷管轴向推力系数峰值随下腹板长度增大而增加,峰值对应的落压比也逐渐增大并趋近设计点.在落压比为30~80范围内,轴向推力系数随着下腹板长度增大而增加,在设计点轴向推力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约1.8%;在特定低落压比条件下,较短下腹板长度的喷管具有高的轴向推力系数.气流矢量角随下腹板长度增加而增大,在设计点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03°和-1.83°.   相似文献   
862.
In order to take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operations or military missions into better consideration in new flight vehicle design, a tri-hierarchical task classification model of "design for operation" is proposed, which takes basic man-object interaction task, complex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and large-scale joint operation into account.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l architecture of evaluation criteria is also depicted. Then a virtual simulation-based approach to implement the evaluations at three hierarchy levels is mainly analyzed with a detailed example, which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valuation architecture. Finally, extending the virtual simulation architecture from design to operation training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63.
基于多无人机同时作业情况下的航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A*定长航迹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选择代价值最接近给定值的节点作为最佳节点,得到定长规划航迹,接着进一步通过限定最佳节点的选择范围,改善了航迹的可飞性.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规划的定长航迹长度误差可以控制在1.4%以内,协同航迹长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8%以内,能够满足多无人机同时到达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864.
基于混杂系统模型的航空器4D航迹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未来大流量、高密度、小间隔条件下空域实施管理,4D航迹推测是国内新一代空管自动化系统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首先基于飞行剖面不同飞行阶段的航空器动力学模型,构造了在不同飞行阶段之间转移,而在同一阶段航空器重量、校正空速、高度和距离等状态连续变化的混杂系统模型。通过温度和风速风向修正航空器真空速及地速,利用混杂系统递推法求解航空器4D航迹。实际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混杂系统模型推测得到的水平航迹和垂直剖面能够准确地反映航空器的飞行状态变化,单架航空器4D航迹推测计算时间可以控制在2 s以内。  相似文献   
865.
从涉及新生代青年农民生活模式的消费生活、政治生活、休闲生活、社交生活等方面着手。阐述互联网在他们中的应用情况,解构了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生活方式产生的客观影响,并选取浙江义乌农村青年为调研样本,从上述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较大的和不够的方面,为农村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样本参照。  相似文献   
866.
目前国外新一代飞机的设计中,为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性能,同时降低系统费用,采用飞行器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包括飞行控制、发动机控制、机电公共设备管理等飞机平台的功能.飞行器管理系统核心是飞行器管理计算机,细粒度可配置飞行器管理计算机不同于以往基于通道容错的计算机系统,它是基于模块级容错的计算机系统,细粒度可配置飞行器管理计算机设计利用综合化技术,通过采用通用的、标准的模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它既要具有飞行控制系统的多余度安全,同时又需要满足发动机控制、机电管理等不同系统、不同余度配置的安全要求.另一方面飞行器管理计算机从系统结构、容错技术等方面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保持飞机平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更要具有灵活的系统配置能力.主要介绍了细粒度可配置飞行器管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要求、容错结构的实现.  相似文献   
867.
基于HMDP的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径规划是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自主飞行的重要保障.初步建立了基于MDP(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的全局路径规划模型,把UAV的路径规划看作是给定环境模型和奖惩原则的情况下,寻求最优策略的问题;为解决算法时空开销大、UAV航向改变频繁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状态聚类方法的HMDP(Hierarchical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模型,并将其拓展到三维规划中.仿真实验证明:这种简单的规划模型可以有效解决UAV的三维全局路径规划问题,为其在实际飞行中的局部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8.
敏捷制造数据源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制造数据敏捷性的需求,提出一种敏捷制造数据源的数据管理方法.分析了敏捷制造数据的应用需求,将敏捷数据源定义为一种面向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变化应用需求的数据定义和管理架构,该架构包括核心对象与本体层、元数据元模型层、服务组件层以及实施层等4个层次,对该架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敏捷制造数据源的3个实现技术,分别是抽象元建模技术、基于规则的数据视图快速生成技术以及基于服务技术的组件重用与快速重构技术.所提出的敏捷制造数据源为支持产品生命周期内制造数据的敏捷管理、应用以及提升应用信息系统敏捷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9.
基于速度矢量场的无人机实时动态航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局域动态环境中无人机实时航路规划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矢量场的二维动态实时航路规划方法。通过建立不同空间特征区域速度场模型,实现了速度场驱动下的无人机航路规划。文中采用虚拟目标点法解决了速度矢量场航路规划局部陷阱问题;采用探测步长法,实现了无人机机动约束的融合,解决了航路可飞性问题;在动态实时规划应用中,确立了环境信息更新方法,实现了对动态环境的描述。通过仿真验证,表明速度矢量场法能够根据动态环境信息及时规避威胁到达目标点,算法具有良好的完备性和实时性,适用于局域动态环境中的快速航迹规划。  相似文献   
870.
带控制舵钝双锥削面体的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带控制舵的钝双锥削面体飞行器气动布局概念,计算分析了其压心特性、升阻比特性、配平特性及操纵效率问题,同时还研究了纵向稳定配平条件下的航向安定性问题及动稳定性问题,并与带配平翼的钝双锥削面体外形进行了比较.两类外形的典型空间机动动作不同,操纵方式也各不相同:控制舵削面体具有更大的配平攻角变化范围和操纵效率,较小的舵面等效攻角有利于舵面防热及结构设计,而且俯仰配平时的航向安定性及动稳定性较好;而配平翼钝双锥削面体可采用迎风及背风进行俯仰控制,结合侧翼的扩张及迎风翼的差动实现空间"Z"形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