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65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并行工程环境下基于约束的叶盘结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枚  樊孝华  杨晓光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413-417,460
在网络工作站的集成化软件平台UG上,利用复合特征建模技术对复杂零组件的实体造型能力及其特征与STEP标准定义实体的对应关系,完成了支持并行工程的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建模系统。针对航发零组件设计跨多学科的特点,建造了约束管理系统,以约束网络和规则库形式协调多功能小组的活动,保证在建模阶段即可避免后续研制中的问题。实现了UG和分析平台PATRAN的模型传递,并以某型涡扇的整体叶盘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静强度及振动分析。这项工作为并行工程在航发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32.
陈青全  张青斌  唐乾刚  高庆玉 《宇航学报》2018,39(12):1332-1339
针对柔性绳网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中的绳网回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定力撕裂带”的网型控制方法,在绳网边线绳上加装定力撕裂带以抑制绳网的回弹运动。将绳网离散化后,建立描述绳网运动的集中质量模型,然后结合定力撕裂带的力学特性,运用虚功率原理推导了系统动力学方程。通过仿真计算,本文对比分析了加装和不加装定力撕裂带两种模式,以及不同撕裂力强度的绳网运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绳网的有效工作时间和有效工作距离,可应用于未来的空间柔性捕获任务。  相似文献   
133.
以可重构制造单元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其适应生产需求的快速重构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multi-agent基础之上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模型.  相似文献   
134.
采用BP网络辨识航空发动机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运用BP网络和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辨识研究。辨识模型输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误差较小。这种方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结果表明用BP网络辨识方法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发动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5.
数学建模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方法 分析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能弥补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足,引导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结果 数学建模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和刻苦钻研的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及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六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作用;结论 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自动测试设备多开关模型的构造方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 TPS设计方法的分析 ,提出构造自动测试设备 (ATE)多开关模块模型的一种方法 ,从数学的角度将各类开关模块纳入统一的逻辑表述范畴以实现测试方案的灵活性和 TPS的通用性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模型在ATE软件中的具体构建方法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7.
提出了一种利用手握式靶标实现双目视觉三维坐标测量的新方法。利用空间透视变换建立了非线性测量模型,介绍了基于Newton非线性迭代的测量方程的求解方法。以矩阵分析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影响测量方程求解的因素,并提出了方法中重要部件手握式靶标上特征点分布的基本约束条件,为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较高的测量准确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分析依据。通过数值分析与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8.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 ionosphere in the Indian sector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simultaneously solving the continuity, momentum and energy balance equations of ion and electron flux along geomagnetic field lines from the Northern to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Model algorithm is presented an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measured in situ by Indian SROSS C2 satellite at an altitude of ∼500 km within 31°S–34°N and 75 ± 10°E that covers the Indian sector during a period of low solar activity.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observed in electron density, morning and afternoon enhancements, equatorial trough in electron temperature have been simulated by the model within reasonable limits of accuracy besides reproducing other normal diurnal features of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39.
马骏  黄攀峰  孟中杰  胡仄虹 《宇航学报》2013,34(10):1316-1322
设计了一种新型“平台+绳系+柔性网+自主机动单元”结构的空间机器人系统,较强的机动能力和较大的任务范围使其在空间垃圾清理任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详细描述了自主机动空间绳网机器人的概念、任务过程和特点。为了分析自主机动空间绳网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开始时柔性网网型的变化趋势,采用质量集中法建立了逼近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柔性网离散化为无质量弹性杆和质点的集合,同时考虑了自主控制力的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对逼近过程中的网型变化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逼近过程开始时,自主机动单元无控状态下柔性网将产生收口运动,且收口运动的强弱与自主机动单元和柔性网的初速有关;逼近轨迹也将偏离目标方向。通过自主机动单元的自主控制力能够避免收口运动和逼近方向偏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0.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f 2009, a week-long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o study the low-latitude D-region ionosphere using the very low frequency (VLF) signal from the Indian Navy transmitter (call sign: VTX3) operating at 18.2 kHz. It was observed that in several places, the signal amplitude is enhanced while in other places the amplitude is reduced. We simulated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using the well known Long Wavelength Propagation Capability (LWPC) code. As a first order approximation, the ionospheric parameters were assumed to var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solar obscuration on the way to the receivers. This automatically brought in non-uniformity of the ionospheric parameters along the propagation paths. We find that an assumption of 4 km increase of lower ionospheric height for places going through totality in the propagation path simulate the observations very well at Kathmandu and Raiganj. We find an increase of the height parameter by h=+3.0h=+3.0 km for the VTX-Malda path and h=+1.8h=+1.8 km for the VTX-Kolkata path. We also present, as an example, the altitude variation of electron number density throughout the eclipse time at Raigan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