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航空   563篇
航天技术   111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9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5 毫秒
551.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9):236-246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rapid prototyping of thermoplastic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in diverse fields. However, although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optimize FDM proces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inted parts are limited by the weak interlamination bonding as well as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raw filaments used, such as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 polylactic acid (PLA). Adding fibers into thermoplastic matrix and preparing high-performance filaments have been indicated to enhance the properties of fabricated parts. Recently, heat-resistant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 and it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were proposed for FDM process due to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 of equipment and process. However,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reported on the effects of FDM-3D printing parameter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PEEK composites. Therefore, 5wt% carbon fiber (CF) and glass fiber (GF) reinforced PEEK composite filaments were prepared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rint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nozzle temperature, platform temperature, printing speed and layer thicknes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ensil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and impact strength) were surveyed. To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ailure reasons of printed CF/PEEK and GF/PEEK samples, the tensile fractured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相似文献   
552.
介绍了包覆层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交联密度的测试方法和应用,分析了现有的本构模型并提出改进意见。研究表明:包覆层在复杂环境下的力学性能研究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从微观机理分析包覆层的宏观力学性能是其力学研究的趋势;核磁共振仪等现代仪器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53.
高增塑聚乙二醇聚氨酯弹性体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晓斌  杜磊  张小平 《推进技术》1999,20(3):100-102,112
研究了高增塑聚乙二醇聚氨酯弹性体网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由于极性增塑剂的存在,室温条件下,体系不存在结晶;常温条件下,不同增塑剂含量的聚乙二醇聚氨酯弹性体网络均不存在微相分离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54.
应用等效夹杂的细观力学理论,针对一种与取向相关的细长椭球颗粒填充情况,研究复合固体推进剂粘弹本构方程。发现颗粒对基体的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颗粒的纵向,得到了颗粒无序取向对基体的增强效应与颗粒单轴取向对基体沿该取向的增强效应之间存在一个定量的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555.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纺织几何学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一种分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型--纺织几何学模型。该模型由分析单细胞的纤维束几何特征入手,考虑纤维束的曲率、非圆形截面形状、纤维纱之间相互纽结等因素,建立本构模型。以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为例,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比较满意。该模型为建立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统一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软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6.
V形尾缘喷管流场与红外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有限体积QUICK格式和重整化群(RNG) k-ε 湍流模型,并结合壁面函数,同时利用离散坐标法DOM(Discrete Ordinates Method)计算热辐射,以灰气体加权模型WSGGM(Weighted-Sum-of-Gray-Gases Model)确定气体介质的辐射性质,求解N-S方程、固壁中的热传导方程、考虑吸收-发射性气体介质的辐射传输方程.采用此耦合计算模型对V形尾缘的收敛喷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所得数据与试验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有/无V形尾缘收-扩喷管的内外流场与红外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V形尾缘在尾喷流的剪切层中产生了强烈的流向涡,促进了内外流的强化混合,明显缩减了喷管出口附近喷流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557.
该系统对钢丝绳试验站检验数据及日数据微机处理。通过原始数据的录入,可以自动生成成试验站用各种报表、判断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并进行可靠性评定。  相似文献   
558.
采用混合硝酸酯(NG+DEGDN)和2,2-二硝基丙醇缩甲醛与2,2-二硝基丙醇缩乙醛混合物(A3)研究了增塑剂对3,3-二叠氮甲基氧丁环-四氮呋喃共聚醚(BAMO-THF)复合推进剂燃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G+DEGDN增塑的推进剂燃速和力学性能均优于A3。另外,研究了一种有机过渡金属燃速催化剂(代号OME)对BAMO-THF复合推进剂性能的影响。在显著提高BAMO-THF复合推进剂燃速同时,OME还可提高该体系力学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OME与粘结剂中叠氮基团存在作用力。  相似文献   
559.
粉末冶金坯体成形过程中产生裂纹预测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金属粉末成形中裂纹的种类与成因,从理论和应用上详细论述了基于细观处理的损伤力学方法在金属粉末成形中裂纹预测中的应用,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60.
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线弹性力学及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构建球轴承接触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轴承钢GCr15扭转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通过该方程预估轴承钢GCr15的扭转疲劳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得到6206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并分析了6206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区。根据6206球轴承的载荷及应力应变状态将最大接触应力区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预估了6206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设计并进行了6206球轴承疲劳强化试验。轴承接触疲劳剥落都萌生于内圈,与应力仿真分析结果相契合。三个试验轴承的试验与预估接触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3.03%和51.16%,验证了接触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损伤力学预估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是工程中可行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