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航空   411篇
航天技术   392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3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导弹协同作战飞行时间裕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乃刚  韦常柱  郭继峰 《航空学报》2010,31(7):1351-1359
 基于导弹协同作战任务规划系统进行合理任务分配的需求,研究了导弹可以修正控制飞行时间的裕度。根据导弹-目标在视线坐标系和角动量坐标系下的运动关系,得出了导弹相对于目标的加速度,并基于此给出了导弹剩余飞行时间的估算方法;当前时刻导弹剩余飞行时间的估算值与已经飞行的时间以及任务规划系统指定的期望到达时间构成时间反馈作用,用于修正控制导弹到达目标的最终飞行时间。由于真比例导引律在工程实现和解析运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选择在真比例制导加速度的视线方向施加时间反馈控制作用,进而得出了基于真比例导引律的导弹协同作战飞行时间控制导引律;最后重点研究了在该时间控制导引律的作用下,存在导弹的飞行速度限制以及弹目相对运动约束时,导弹飞行过程中任一时刻对应解析形式的可控飞行时间的裕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合理可行,对于多弹协同作战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2.
应用基于压电超声疲劳试验技术开发的20kHz弯曲疲劳试验系统,完成了室温下TC17合金超高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疲劳循环大于107周次时,试样仍会发生疲劳断裂,疲劳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并不存在明显的疲劳极限.TC17合金的应力-寿命(S-N)曲线在107~109周次的范围内为连续下降型.光学显微镜发现,TC17合金的疲劳破坏主要起源于试样表面.当存在夹杂物时,疲劳裂纹从距离表面很近的夹杂物处萌生,能谱分析表明夹杂物的成分主要是铝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953.
针对传统选址方法权重难以合理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偏序关系的选址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选址属性值的预处理,建立连续值信息系统,利用模糊偏序关系将其偏序化,形成评估关系模型。最后对偏序关系进行集结,形成全序关系。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到某战区导弹技术保障点选址中去,获取了最佳选址方案,这为装备保障点科学选址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4.
为得到合理的任务设备配置比例,对运输机任务设备配置进行优化。军用运输机可执行多种任务类型,需要配置不同的任务设备以实现货舱构型的转换。任务设备的配置比例应兼顾任务成功率、经济性和利用率等多目标要求。为此,以小规模运输机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任务设备配置目标优化原则和边界条件,建立了配置模型,运用线性加权和法进行求解,并进行了模型灵敏度分析和偏差分析,得出了各任务设备的最佳配置比例,可解决小规模运输机队的任务设备配置问题。实例证明了配置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5.
为解决执行航天测控任务的各设备存在复杂的时空关联、可视与信息关联等动态约束关系,使得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建模和分析极其困难,同时模型求解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混合学习算法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算法通过训练样本相关性矩阵的主成分分析确定网络隐含层初始节点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梯度信息衰减因子改进了迭代过程中网络参数的梯度信息计算方式,避免了学习过程早熟的不足,且加快了迭代收敛速度.最后,通过采集航天测控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将自适应混合学习算法应用于参数训练,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步骤.通过算例仿真,表明算法在解决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问题时具有较高泛化能力和分配结果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6.
施放深度对气泡水体携带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上升气泡对周围水体的携带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测量手段缺乏等原因,其影响规律研究一直是两相流领域的难点。引入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的概念表征其水体携带能力的大小,进而利用专门设计的实验装置,采用双液分离测量法,调整喷嘴至27.5~52.5cm之间的不同施放深度,进行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注气量(20ml)和注气速度(3ml/s)等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气体施放深度的增加,气泡水体携带能力呈现缓慢增强并逐渐稳定的总趋势,但其间(施放深度约35.0~45.0cm)该能力会略有下降,并有极小值出现;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口径喷嘴生成气泡的水体携带能力稍强。上述结论可为化工等领域工程应用中设计合理气体施放深度、确定最佳喷嘴口径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7.
火星热流对环火轨道航天器的太阳帆板温度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火星反照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火星红外辐射和反照热流变化时,太阳帆板在近火弧段和远火弧段阴影期各自的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轨道高度下,火星红外辐射和反照热流对帆板的影响各不相同,存在一个帆板温度受较大影响的临界轨道高度.当轨道高度小于此临界轨道高度,...  相似文献   
958.
在研究战术弹道导弹威胁评估诸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机理,提出了利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理论对战术弹道导弹威胁程度进行评估。文中给出了数学建模的方法、步骤,并针对具体事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所得的结果合理、符合实际,证明了这种评估算法对战术弹道导弹威胁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9.
航空兵任务规划系统中飞机空对地攻击航线解算的准确性、航线生成质量和航线解算速度是衡量任务规划系统能力的重要指标。飞机空对地攻击航线设计是飞机航线规划中典型的多约束复杂机动,其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受到来自时间、空间及飞机本体的多维约束,对飞行动力学建模与航迹优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飞机无侧滑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通过航线机动动作拼接、分段优化的方式实现复杂机动过程的设计与优化,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航线优化设计能够实现飞机多约束航迹设计与规划功能,迭代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可满足航空兵任务规划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60.
The present study uses five Martian years of observations from Mars Climate Sounder onboard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for investigating the Aphelion Cloud Belt (ACB) over the tropics. Analysis of zonal mean water ice column opacity suggests that the spatial extension of the ACB is mainly confined over the tropics and mid-latitudes (-20 – 40°N) during LS ~ 45 – 135° (LS = 0° signifies northern spring equinox). The ACB is seen primarily in the nighttime only due to the truncation of the daytime profile observations at significantly higher altitudes (at ~30 km). Zonal mean ice extinction profiles show ACB’s altitudinal range within ~10 – 40 km, and the existence of a thin cloud band in the absence of a thick ACB during aphelion season. Three phases of the ACB could be identified as the formation phase during LS = 45 – 75° (phase 1), the peak phase during LS = 76 – 105° (phase 2), and the decaying phase during LS = 106 – 135° (phase 3). Observation of the cloud latitude belt shows a northward movement starting from phase 2, prominent over regions nearby Lunae Planum and Xanthe Terra. During this phase, the top level of thick clouds within the ACB decreases to ~20 km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hile it increases a little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The decreasing tendency continues in phase 3 over the entire region ?10 – 10°N, and the thick cloud base moves higher over the NH, though the vertical depth of it becomes narrower than phase 2. Temperature profiles do not show any noticeable influence on the northward evolution of the ACB. However, the study at a regional level indicates a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upper tropospheric dustiness with the ACB’s evolution. The mechanism is evident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mostly at an altitude range of ~18 – 35 km. The migrating semidiurnal tide (SMD) as a proxy of dust or water ice forcing, and the calculated upper tropospheric dust radiative heating, shows an apparent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ir peak amplitude within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ACB. This match between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SMD and the water ice was not observed previously. However, the correlating behavior seems to be prominent in the areas nearby Lunae Planum and Xanthe Terra and the upper-tropospheric region of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