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93篇
航空   582篇
航天技术   307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51.
The ionosphere induces a time delay in transionospheric radio signals such a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gnal.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is a key parameter in the mitigation of ionospheric effects on transionospheric signals. The delay in GPS signal induced by the ionosphere is proportional to TEC along the path from the GPS satellite to a receiver. The diurnal month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tent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 2010, a year of extreme solar minimum (F10.7 = 81 solar flux unit), with data from the GPS receiver and the Digisonde Portable Sounder (DPS) collocated at Ilorin (Geog. Lat. 8.50°N, Long. 4.50°E, dip −7.9°). The diurnal monthly variation shows steady increases in TEC and F2-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from pre-dawn minimum to afternoon maximum and then decreases after sunset. TEC show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during the daytime between 0900 and 1900 UT (LT = UT + 1 h) with a maximum during the March equinox (about 35 TECU) and minimum during the June solstice (about 24 TECU). The GPS-TEC and foF2 values reveal a weak seasonal anomaly and equinoctial asymmetry during the daytime. The variations observed find their explanations in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nd neutral gas composition. The measured TEC and foF2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last two ver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2007 and IRI-2012) model predictions using the NeQuick and CCIR (International Radio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ptions respectively in the model. In general, the two models give foF2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hereas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are found in the predictions of TEC from the models especially during the daytime. The error in height dependent thickness parameter, daytime underestimation of equatorial drift and contributions of electrons from altitudes above 2000 km have been suggested as the possible causes.  相似文献   
852.
基于L2范数最小化联合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稀疏表示的跟踪算法的计算代价比较大,且目标的表观由于多种原因会发生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贝叶斯推理框架下,建立结合基于全局模板的判别式模型和基于局部描述子的生成式模型的联合模型,通过L2范数最小化进行求解的目标跟踪方法.在跟踪过程中,适时地更新判别式模型中的正负模板和生成式模型中模板的系数向量,使模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判别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典型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对于光照变化、尺度变化、遮挡、旋转等情况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53.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f0F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前5 h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临界频率f0F2的方法.网络输入包括时间、季节、地理纬度、太阳天顶角、最近一天的12个观测值(F-23,F-22,F-21,F-20,F-19,F-18,F-5,F-4,F-3,F-2,F-1,F0)和前30天滑动平均值(A-24,A-23,A-22,A-4,A-3A-2,A-1,A0),网络输出分别为未来5 h的f0F2值F+1,F+2,F+3,F+4,F+5.选取乌鲁木齐、长春、重庆和广州站1958-1968年间的数据训练网络,利用中国9个电离层站的历史数据检验网络,根据均方根误差衡量网络性能的好坏.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预报结果能较好地符合实测数据.这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中国地区电离层f0F2的时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54.
为改进微动平台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解耦的基于柔性铰链的二自由度微动平台。首先,综合考虑倒圆角直梁型柔性铰链与微动平台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二自由度微动平台; 其次,推导了该微动平台的等效刚度计算模型,并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同时探讨了各结构参数对微动平台等效刚度的影响,并进行了灵敏度对比和分析; 再次,以提高二自由度微动平台的等效刚度为目标,建立了其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微动平台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理论计算了该微动平台的固有频率,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上述分析证明了该机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5.
为研究Ti合金中常用的基体强化元素W对合金抗氧化性的作用,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W掺杂对Ti合金氧化产物金红石TiO2中氧空位形成能的影响。计算发现,W可以显著增大其近邻位置的氧空位的形成能,使其增大将近0.7 eV,这将有效抑制氧空位的产生以及环境中氧的渗透,对Ti合金的抗氧化性是有益的。同时研究了2个氧空位组成的不同构型的空位对,发现W同样可以增大氧空位对的形成能,但增加的数值平均到每个氧空位只有0.2 eV,即随着氧化的加剧和氧空位浓度的增加,W对抗氧化性能提高的效果减弱。电子态密度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构型的氧空位对,体系内的未配对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水平,这导致了不同的空位形成能。  相似文献   
856.
星载微波设备低气压放电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平  夏玉林 《上海航天》2005,22(Z1):65-68
介绍了星载微波设备低气压放电和微放电的机理,以及两种放电试验的异同点.针对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微波旋转关节地面试验中发生的低气压放电,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验证,确定其产生原因为多余物诱发放电.提出了设计、工艺控制和试验验证等防止低气压放电产生的措施.实践表明,低气压放电、微放电的机理和环境条件各异,两种试验不具互换性.  相似文献   
857.
2HDNPPb恒容燃烧能的测定及其在RDX-CMDB推进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2-羟基-3,5-二硝基吡啶铅盐(2HDNPPb)的燃烧能ΔcU,其结果为(-7 265.08±3.97)J/g。据此计算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4 425.81±2.43)kJ/mol和(-870.47±2.76)kJ/mol。利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2HDNPPb、2-羟基-3,5-二硝基吡啶铜盐(2HDNPCu)和炭黑(CB)在RDX-CMDB推进剂燃烧中的复合催化作用,发现当3种组分的加入量分别为1.0%、0.6%和0.6%时,推进剂在所测压强范围内有最高燃速,并且压强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858.
在考虑地球非球形引力J2项摄动时,用Lyaounov势函数法推导了连续和离散两种控制方法,以保持与控制运行于椭圆轨道的小卫星编队飞行位置。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证明两种控制方法均可实现系统的稳定。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伴随星控制到理想位置,并在相同的轨道条件下比较了两者的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859.
为实现空间推进系统的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在国内首次研制了运载火箭辅助动力系统气氧/煤油发动机。以推力150 N的气氧/煤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给出了点火、喷注器及身部冷却、阀门等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研制中突破的小姿控发动机电脉冲点火器、气/液组合的有效混合、发动机稳态工作时的烧蚀,以及高空真空点火等关键技术。计算了气液两相流稳态燃烧流场并进行了氧化剂路气流试验。地面热试车和高空模拟热试车的结果表明,电脉冲点火器可实现发动机的可靠点火,采用同轴离心式内混合喷注、铌合金液膜辐射冷却方案的该气氧/煤油发动机真空比冲可达2 800 N.s/kg,脉冲工作大于3 000次,但真空中发动机的冷却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0.
气氧/煤油发动机电点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姿控发动机小结构、多脉冲、快响应的工作特点,研制了国内创新的150 N姿控发动机电脉冲点火技术,为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气氧/煤油非自燃推进剂发动机奠定了基础。给出了航天电脉冲点火器的参数、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地面和模拟真空环境热试车结果表明,气氧/煤油发动机采用电脉冲点火技术方案可行,地面及高空环境中均能可靠点火。150 N气氧/煤油发动机真空比冲可达2 800 N.s/kg,脉冲工作次数大于3 000次,并有较强的脉冲工作潜力。电磁兼容性试验显示,电脉冲点火发动机与箭上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