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524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73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文章介绍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的振动试验,包括环境预示、计划制定与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42.
“必须提一下万虎1 ) (Wan Hoo)的事迹。这位生活在大约 15世纪的中国官员是试验火箭上天的第一人。……他坐在椅子上 ,椅子下面捆绑了 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 ,他命其仆人点燃火箭 ,然而 ,随着一声巨响 ,万虎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摘自 Herbert S.Zim著《Rockets and Jets》 (1945 )□□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 ,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 ,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143.
神舟号飞船热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神舟号飞船的热控设计、研制过程及飞行试验结果,并对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4.
介绍限载人飞船返回轨道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当前流行的两种飞船再入制导的方法(标准轨道法和预测落点法),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落点法的纵向制导控制规律。通过仿真计算理到飞入的标准轨道,利用两种控制规律进行仿真计算,并对两种制导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5.
3月25日发射、4月1日回收的中国神舟三号飞船,圆满实现了成切发射、正常运行、圆满回收的预定任务,这是中国飞船载人升空前的又一次重要演练。  相似文献   
146.
□□众所周知,要想维持空间站正常运转,必须有稳定的后勤保障,定期为空间站送去新鲜空气、食物、水、燃料及设备等.一直以来,这项工作主要是由进步号货运飞船和航天飞机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7.
为保证能按期于2015年3月首飞,NASA已决定将其新型“猎户座”飞船上的座椅数量从6个减至4个。在决定减少乘员数量之前,该局准备让新飞船采用两种设计,其中6人型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4人型用于在2020年前送航天员重返月球。不过,NASA并没放弃“猎户座”乘坐6人的能力,有朝一日这一能力还将提上议事日程,但“初期还不需要这样做”。减少近期乘员数将省下同时设计、建造和认证两种不同的飞船所需的额外时间和经费。  相似文献   
148.
前哨 《太空探索》2006,(1):38-39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的新航天计划,要重返月球,并进而将航天员送上火星。2005年9月19日美国航宇局局长宣布,为完成新月球计划需要1040亿美元,其中研制载人飞船大约需要55亿美元,研制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需要45亿美元,研制大推力的运载火箭需要50亿至100亿美元,并将于2  相似文献   
149.
150.
《太空探索》2003,(2):19-19
1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为何从载人飞船起步? 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巨大,研制周期长,风险大,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已解决了卫星返回和防热关键技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为载人飞船研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我国首先从载人飞船搞起,把发展载人飞船作为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