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89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降低表面温度和发射率抑制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黄伟  吉洪湖  斯仁  陈俊 《推进技术》2011,32(4):550-556
为了降低涡扇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研究了降低排气系统腔体表面温度和发射率抑制红外辐射的规律。首先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对中心锥进行冷却和涂覆低发射率涂层的红外抑制效果;然后用实验数据对本文使用的红外辐射特征计算方法和程序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典型尺寸的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降温和发射率分布对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中心锥等部件的温度和发射率可明显降低排气系统在α〈15°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强度;若中心锥的温度降低100K,中心锥、涡轮和径向稳定器等部件的表面发射率降至0.2,则排气系统尾向的红外辐射强度可降低40%以上,探测距离缩短20%左右。  相似文献   
82.
从工程应用角度,基于太阳、月球位置和卫星轨道根数推导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干扰的计算公式及预报方法,同时给出了安全模式下卫星Z轴跟踪太阳时星上天线指向变化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和卫星下传遥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可用于实际卫星管理。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国内、外红外制导武器的发展为基础,论述了红外制导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对复合制导仿真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4.
“环境一号”B星热红外通道星上定标与交叉定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环境一号”B星(HJ-1B)发射前实验室定标为基础,分析了HJ-1B红外相机的星上定标系统功能。利用2009年3次星上黑体定标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星上定标,以青海湖不同时相的美国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31通道(MODIS-31)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了准确的定标系数,最后对两种定标方法进行误差对比分析,为实时准确的获取HJ-1B热红外通道定标系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5.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用红外灯光谱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用红外灯的光谱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对红外灯电流 —电阻相关分析和数值拟合,建立了红外灯的功率计算模型和红外灯灯丝温度计算模型以及 红外灯石英玻璃管的温度计算模型;最终给出了红外灯在不同电流下光谱分布模型。采用S2 000光纤式光谱仪进行了红外灯光谱分布测试,结果表明红外灯光谱分布模型准确。研究成 果可以为采用黑片式热流计测量红外灯阵到达热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
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星上定标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一号"B(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在轨辐射定标的目的以及星上定标的原理,分析了星上定标算法的精度。利用星上零级数据对星上定标系统的测控精度和工作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定标数据的处理精度。HJ-1B卫星发射以来共对红外相机热红外通道进行了7次星上定标,为了监测定标系统的精度变化,文章利用MODIS-31、32通道辐亮度对HJ-1B卫星上定标系统精度进行检验,考虑MODIS传感器本身定标的不确定度恒定,分析结果表明自HJ-1B卫星发射以来星上定标系统相对精度发生了衰减。  相似文献   
87.
88.
Mean Shift(均值漂移)算法对彩色序列图像目标跟踪是有效的,而对红外目标跟踪是不稳健的。本文对Mean Shift算法做适当改进,将其用于冷空炽热体红外目标跟踪。先对红外图像做伽马变换,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用直方图非均匀量化改进传统Mean Shift算法量化方式,提高目标定位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冷空炽热体红外目标跟踪是有效的和稳健的。  相似文献   
89.
The 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 (SOFIA), a joint US/German project, is a 2.5-m infrared airborne telescope carried by a Boeing 747-SP that flies in the stratosphere at altitudes as high as 45,000 ft (13.72 km). This facility is capable of observing from 0.3 μm to 1.6 mm with an average transmission greater than 80% averaged over all wavelengths. SOFIA will be staged out of the NASA 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 aircraft operations facility at Palmdale, CA. The SOFIA Science Mission Operations (SMO) will be located at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Moffett Field, CA. First science flights began in 2010 and a full operations schedule of up to one hundred 8 to 10 hour-long flights per year will be reached by 2014. The observatory is expected to operate until the mid-2030s. SOFIA’s initial complement of seven focal plane instruments includes broadband imagers, moderate-resolution spectrographs that will resolve broad features due to dust and large molecules, and high-resolution spectrometers capable of studying the kinematics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gas at sub-km/s resolution. We describe the SOFIA facility and outline the opportunities for observations by the general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for future instrumentation development.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FIA first-generation instruments are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the flight test program is discussed and we show First Light images obtained at wavelengths from 5.4 to 37 μm with the FORCAST imaging camera.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SOFIA is available at http://www.sofia.usra.edu and http://www.sofia.usra.edu/Science/docs/SofiaScienceVision051809-1.pdf.  相似文献   
90.
I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of arrays of detectors operating in the 1–200 micron range, restricted to mature devices, and two recent concepts of infrared detection which could lead to future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