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191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电脉冲除冰系统是保障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的一种机械除冰系统,它具有高效节能、稳定性好、通用性强等优点。国外研究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针对电脉冲除冰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了简单翼型前缘结构以及 NACA2414、NACA2428、NACA2407等多种 NACA 翼型前缘结构的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除冰率的系统除冰效果评判准则。基于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仿真,分别研究了不同幅值脉冲力作用下,脉冲力作用位置、翼型几何形状以及脉冲力作用序列对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达到相同除冰效果,采用对称双脉冲作用所需的幅值明显小于单脉冲作用;相同工况下,相对厚度较小的翼型前缘除冰效果较好,且同一翼型的下翼面的除冰效果略好于上翼面的除冰效果;通过适当调整脉冲触发顺序,可以达到或接近通过单纯增加脉冲载荷所达到的除冰效果。本文通过仿真计算,提炼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优化方向,为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including a computational pilot model and a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dentify the boundary of the flight performance margin for quantifying the human factors. The pilot model is proposed to correlate a set of quantitative human factors which represent 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of pilots. Thre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mponent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human factors are modeled: information percep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action execution. By treating the human factors as stochastic variables that follow appropriat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the effects of human factors on flight performance can be investigated through Monte Carlo(MC) simulat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selected to find and rank the influential human factors. Subsequently, human factors are quantified through identifying the boundary of the flight performance margin by the k-nearest neighbor(k-NN) classifier. Simulation-based analysis shows that flight performance can be dramatically improved with the quantitative human factors.  相似文献   
83.
针对飞行器半实物仿真领域对电动作动器高精度建模的需求,对电动作动器的各分系统分别进行动力学方程描述,建立了含间隙、刚度和摩擦等非线性因素的完整电动作动器模型。通过对比模型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所建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是合理正确的。建立的模型对于指导作动器的设计和优化均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论述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它包含成分(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和服役行为.“四要素”的提出结束了材料发展的混沌状态,弥合了理论和技术产业脱节,获得极限固有性能的可靠材料,推动了先进材料大发展.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两个全过程”概念,即材料研制全过程和材料应用研究全过程,唯有做好两个全过程工作,才能保证获得具有极限固有性能和极限服役性能的可用可靠材料,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对材料科学与工程进行“两个全过程”研究,成就中国成为材料强国.  相似文献   
85.
刘靖  胡二江  黄佐华  曾文 《推进技术》2021,42(2):467-473
为了获得一种新的国产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的着火延迟特性,在化学激波管中完成了初始压力分别为0.1MPa与0.3MPa,当量比分别为0.5,1.0与1.5,着火温度为1000~1700K条件下该模拟替代燃料着火延迟时间的试验测试,分析了初始压力与当量比对该模拟替代燃料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并与相应工况条件下RP...  相似文献   
86.
备件需求产生、传播及解析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乃超  康锐 《航空学报》2008,29(5):1163-1167
 研究了备件需求产生、传播过程及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影响备件需求的主要因素,对装备维修需求和备件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然后,针对修复性维修备件需求和预防性维修备件需求在复杂系统中的传播过程进行了阐述,给出了两类备件需求的合成计算方法;最后,应用研究结论进行备件需求量预测,并用仿真软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7.
有限板孔边裂纹的权函数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学仁 《航空学报》1989,10(12):645-648
 本文作者在文献〔1,2〕中用权函数法高效而经济地求解了无限体中孔边裂纹在任意受载条件下的应力强度因子。本文则把这一方法成功地推广到了有限体中的孔边裂纹问题。  相似文献   
88.
涡轴发动机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某型涡轴发动机健康状况监视系统的总体方案,给出了用于发动机诊断的状态监测参数和性能评估参数;建立了利用故障因子概念诊断发动机故障的数学模型,运用发动机的实际无故障数据的模拟故障数据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诊断结论可信。该系统对在役发动机的健康监视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89.
光电二极管作为体积小、成本低的太阳敏感器,可以结合地球敏感器进行卫星三轴姿态估计,但是地球反照光对其具有严重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应用,然而地球反照光数学模型应用复杂。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光电二极管量测模型,将地球反照光设成动态偏置项补偿在光电二极管模型中,并将误差建模为混合高斯噪声。然后应用滑窗估计和随机权重策略动态估计和更新模型中的参数。同时,采用多比例因子分别估计各光电二极管的地球反照光影响,并引入Huber影响函数处理异常值,从而提高了算法鲁棒性和参数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地球反照光校正的光电二极管量测模型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可实现卫星的高精度姿态估计,三轴姿态精度能达到0.2°~0.3°。   相似文献   
90.
本文给出一种将常规电阻应变片贴在距裂纹尖端较远处测量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_1的方法。此法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法与数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用实验法测出应变,应变又可以用含待定系数的Williams级数表示,它们组成一组线性代数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可获得待定系数,由待定系数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已知关系,可求出K_1。 远场应变测量法,避开了裂纹尖端邻域应变梯度很大的区域和可能的塑性区,因而应变测量比较准确。 测出的应变输入数据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就可以快速实时地知道含裂纹结构在承载情况的K_1,便于进行破坏控制,使设备安全而可靠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