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225篇
航天技术   64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合了一系列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和性能估算方法, 给出了可行的设计原则.在满足流量、增压以及工作范围(起动性能和反压承受能力)的条件下, 给出了进气道进口、外压波系、内压缩通道、唇罩及隔离段的设计方法.采用此方法, 以H=22800 m、Ma0=6为设计点, 完成了一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初步设计, 并估算得到了进气道性能参数、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和反压承受能力, 对比CFD计算结果, 误差不大.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流量系数大、压缩损失小的特点, 不通过优化即可得到性能较为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52.
方转圆对三维侧压进气道的流动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雄  王翼  梁剑寒 《航空学报》2014,35(11):2939-2948
针对三维侧压进气道开展了方转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矩形出口、隔离段方转圆和内收缩段方转圆这3种方案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和流场结构,分析了方转圆过程对进气道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方转圆隔离段的三维侧压进气道总体性能要优于原型进气道,而在两个方转圆方案中,将内收缩段和隔离段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方转圆的方案3,要优于从喉部截面开始方转圆的方案2;3种方案进气道隔离段二次流动的共同特点是在底板附近存在方向相反的两个流向涡,它们的强弱关系决定了底板低能流动的分布;始于侧板前缘根部的方转圆过程较始于喉部的方转圆过程对靠近侧板的流向涡的增强作用更大,这个涡提供的"下卷"作用具有改善角区低能流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采用壁面马赫数呈线性分布的曲面压缩系统改进参考侧压式进气道的顶板,得到弯曲激波压缩侧压式进气道,并与参考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状态无黏时曲面压缩顶板壁面马赫数分布与给定的马赫数分布基本一致,并且有黏时其壁面压力分布也与二维曲面的基本相同;同参考侧压式进气道相比,顶板采用曲面压缩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壁面压力分布,使其末端压力梯度变化平缓;并且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也得到有效地改善,特别是来流马赫数为4时,其流量系数提高6.0%、达到0.799,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9%;来流马赫数为5时,其流量系数提高5.2%、达到0.909,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提高3.2%.随着攻角增大,该进气道流量捕获能力增强、隔离段出口截面流场畸变减小,但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剧烈.   相似文献   
54.
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与国外有关未设缓冲结构、开孔型与未开孔型缓冲结构的隧道端口三种情况的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方法正确、合理,能够模拟计算多种类型缓冲结构条件下的压缩波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55.
针对预测器与矢量量化器的联合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常用的开环法与闭环法的设计特点,给出了结合二者优点的半闭环设计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设计的预测矢量量化器具有更灵活的设计方式和较好图像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56.
蒋学峰  朱兆达 《航空学报》1991,12(3):167-172
 本文介绍用补偿式非相干型旁瓣抑制滤波器(SSF)实现13位巴克码脉冲压缩旁瓣抑制的理论计算及实验结果。补偿式非相干型SSF采用最小二乘近似逆滤波方法设计,若子脉冲宽度为0.7μs,峰值旁瓣电平不超过-30dB,这种SSF的多普勒容限能达到-40kHz~+40kHz。理论计算及实验结果都表明,所设计的补偿式非相干型SSF的多普勒容限比具有同样长度冲激响应序列的R-G-ISSF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7.
基于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双胞单元模型和势能最小原理,运用解析算法给出了简支条件下复合材料纵向加筋板临界屈曲载荷方程,对影响复合材料加筋板临界屈曲栽荷的主要参数:加筋板各项异性比,筋条的弯曲刚度,筋条间距和加筋板的长度进行了研究。解析算法和有限元方法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复合材料加筋板屈曲载荷的影响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筋条间距的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弯曲刚度存在一个阀值,当筋条高度大于阀值时,屈曲载荷不会随筋条弯曲刚度的增加而增加;给出的临界屈曲载荷方程可以方便的计算出压缩载荷下简支加筋板的屈曲载荷。  相似文献   
58.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钟兢军  韩吉昂  杨凌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0):2293-2301
在基于激波压缩技术的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概念、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这种基于激波压缩技术的压缩系统研究过程中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59.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方法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Al-Zn-Mg-Cu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01~1s-1,压缩变形程度为5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大小影响显著,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  相似文献   
60.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刚度铺层轨迹设计方法,即采用一对互相共轭的标量场函数实现复合材料变刚度铺层的轨迹定义和铺层设计。最后,通过有限元建模和算例对比方法,对直线铺放层合板和变刚度铺放层合板进行压缩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出变刚度铺放层合板的屈曲特性比直线铺放层合构件提高约23.62%,y方向的屈曲变形位移减小为直线铺层构件的59.47%,大幅度提高了构件的抗压缩屈曲特性,同时也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