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航空   391篇
航天技术   146篇
综合类   119篇
航天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In the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if the Jacobi constant is just below the value corresponding to Lagrangian point only a little neck exists around the equilibrium point and capture trajectories are indicated as low-energy. Capture properties depend on the dynamics around these critical points and qualitativ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using linearized systems.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ransit trajectory properties in the restricted three and four-body problem, the Earth–Moon–Sun–Satellite system is considered as example and studied using different models. In the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Earth–Moon–Satellite), transit, non transit and asymptotic trajectories, are easily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principal reference frame. Dynamics around Lagrangian point are then studied introducing the Moon eccentricity into the elliptical restricted three-body model. A preferential region for transit orbit is individuated and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eigenvalue properties. To introduce the Sun effect, the bi-circular four-body model is considered and dynamics around Lagrangian point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angular distance between Earth–Sun and Earth–Moon line. Finally,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elliptical three-body model and bi-circular four-body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real Sun–Moon–Earth ephemeris.  相似文献   
182.
受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影响,高职语文日益被边缘化。各高校在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着眼点上认识还很不一致;教材中心现象突出;教学实践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3.
结合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需求,对过失速战斗机的大迎角/过失速迎角下俯敏捷性指标及纵向控制效能需求进行了研究.为了满足飞行品质和过失速敏捷性指标要求,采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设计了某推力矢量飞机快回路和慢回路飞行控制律.在此基础上,根据过失速下俯敏捷性和滚转敏捷性指标要求,对所需的最小俯仰推力矢量偏角进行了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对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4.
针对密集障碍代价空间中存在的局部裂缝区域,基于采样的路径规划方法随机生成的节点无法进行有效扩展,形成可行路径的概率极低的问题,采用电势原理建立环境威胁模型,提出局部区域启发模式转换机制及节点一步检测方法.采用路径代价改进Transition-based RRT算法的节点选择机制,实现节点扩展的双启发.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其算法性能和路径生成优于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185.
杜涛 《航空学报》2003,24(2):111-115
 通过模型方程分析看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如果源项涉及的时间尺度远小于对流项的时间尺度, 那么基于对流时间尺度作为步长的传统数值方法, 即使源项相对于墩流项是个小量, 也会导致平均尺度上错误的结果。为了克服这种困难, 采用时间分裂方法, 把方程分裂成含对流项部分的偏微分方程( PDE) 和包含源项的常微分方程(ODE) 基础上, PDE 使用传统的数值方法, ODE 用解析的方法求解。该混合方法在数值格式时间步长小于平均流动时间尺度时, 得到正确解, 而与点源所隐含的时间尺度无关。把这个方法应用在含源流动的Euler 方程的计算中, 计算了翼型振荡问题, 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6.
对直升机典型机动飞行做逆仿真数值计算与分析.逆仿真中采用了较为复杂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包括非均匀入流、机身非线性气动力以及包含机身运动耦合的旋翼挥舞运动与作用力模型.提出了与非线性模型相适应的逆仿真算法,并将组合迭代方法用于求解广义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对跨越障碍(pop-up)和180°水平转弯(level turn)机动进行机动性描述.以某型直升机为例,对跨越障碍和180°水平转弯两种典型的机动动作进行逆仿真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7.
绳驱连续型机械臂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灵活性,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运动,但相对于离散型机械臂,利用D-H参数构建运动学模型的方法不再适用,且连续型机械臂具有无穷自由度,逆运动学求解困难。针对一种两节的绳驱连续型机械臂的运动学问题,基于分段常曲率假设,建立了运动学模型,并分析了两节之间的运动学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连续型机械臂逆运动学,通过仿真验证了该逆解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搭建了绳驱连续型机械臂的物理样机系统,并验证了基于分段常曲率假设的正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8.
韩军  陈怀海  许锋  鲍明 《航空学报》2003,24(1):39-41
 针对多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问题中求解补偿矩阵的广义逆算法,提出利用遗传算法对补偿矩阵的初值进行优化,解决了该类非线性、大范围极值求解问题。双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的仿真实验研究表明:将基于遗传算法的广义逆求解补偿矩阵方法引入随机振动控制过程,在同等精度条件下,计算时间大为缩短并改善了控制中共振峰处的奇异性,使广义逆算法在多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中的在线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9.
针对机载 SINS定期拆卸并进行实验室标定存在的维护效率低、标定周期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GPS/SINS组合导航仿真飞行数据反演解算的免拆卸空中标定方法。在对飞行数据拟合插值的基础上,利用飞行数据序列和 SINS反演算法解算出惯性器件的输出增量,以引入误差后的惯性器件输出值作为 SINS的输入进行纯惯导解算,并以 SINS和 GPS输出的速度误差作为系统级标定 Kalman滤波器的观测量,对惯性器件误差项进行滤波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标定方法可较好地估计出 SINS中的误差项,实现了 SINS的免拆卸标定,降低了对 SINS定期标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0.
发动机榫头/榫槽接触问题的可靠性形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可靠性形状优化的基础上,推导了接触问题随机有限元的灵敏度解析分析表达式,给出了优化分析的基本步骤,并对某发动机燕尾型榫头/榫槽接触结构,选取榫头齿颈宽和齿面倾斜角为设计变量,以榫头最大拉伸应力、齿面挤压应力及可靠度指标为约束条件,对榫头边界上节点的最大当量应力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榫头和榫槽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当量应力及可靠度指标的分布更加均匀,验证了优化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及所提出的可靠性形状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榫头/榫槽的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