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航空   544篇
航天技术   820篇
综合类   58篇
航天   117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91.
四元数在伴随卫星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俊  袁建平 《飞行力学》2000,18(1):36-38
针对传统的欧拉角方法不适用于航天器大幅度姿态机动运动的数值仿真。研究了用四元 空间站伴随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介绍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概念及任务;根据航天器动力学方程,利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推导出用四元数表示的空间站伴随卫星姿态控制律,并对该控制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控制律能对空间站伴随卫星进行准确、快速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792.
关于剩磁对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琳  荆武兴 《航空学报》2006,27(3):390-394
讨论了稳态剩磁对地磁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的性能的影响。对某些卫星来说,星上的直流电设备单元会产生一个支配性的稳定磁场。文中提出一个姿态确定滤波器对剩磁场的影响进行了估计,然后从剩磁矩指向、大小及伸杆长度3方面分析了剩磁干扰力矩对姿态控制精度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发现:该滤波器能有效消除剩磁场对姿态确定的影响;不同指向的剩磁矩令三轴控制精度出现较大的起伏,而不断增大的剩磁量则使控制偏差呈正比例增大,伸杆长度的影响却很微小。  相似文献   
793.
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的轨道保持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使用解析方法对太阳同步 (准 )回归轨道卫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非球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和太阳引力谐振等主要摄动因素对太阳同步 (准 )回归轨道卫星的影响 ,并以此为依据对太阳同步 (准 )回归轨道卫星的轨道保持方法进行了探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切实可行 ,可以为轨道设计和轨道控制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4.
自旋稳定卫星姿态参数的容错Kalman滤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lman滤波是一组用递推关系给出的动态 测量系统状态向量的最优线性无偏滤波 ,它在航天测控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以自旋稳定型卫星姿态确定为研究对象 ,探讨Kalman滤波算法的实现途径 ,并对Kalman滤波算法本身进行适当改进 ,建立一组对测量数据野值点具有容错能力的修正型滤波算法 ;此外 ,还对滤波初值选取和测量数据误差协方差阵的估计等技术给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5.
主要研究对编队飞行卫星进行 6自由度控制以达到所要求的编队构型。首先 ,分别建立了平移运动模型和旋转运动模型 ;其次 ,重点利用鲁棒控制理论进行平移控制律设计 ,得到了使闭环系统稳定的控制器 ;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 ,验证了控制律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6.
海洋监视卫星无源被动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利用三星编队卫星对海上目标进行无源侦察、监视的原理,建立了利用时差定位法进行定位的精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卫星对目标的定位精度与卫星编队构型、轨道高度、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及卫星定轨精度和测量误差的关系。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增加卫星间的基线长度,保持卫星编队构型及其与目标间相对位置的均匀性可以有效提高卫星对目标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97.
星上运动部件对气象卫星姿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下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为对象,分析了有效载荷扫描镜运动和太阳翼步进运动对卫星姿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载荷的正常扫描运动和太阳翼的步进运动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很小,但有效载荷的黑体校准运动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很大,必须进行补偿控制,否则卫星有效载荷扫描镜的指向精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98.
卫星强磁场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对IGSO/MEO卫星采用的400A·m~2的磁力矩器周围的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表明距400A·m~2磁力矩器头部10cm处,磁场达到6.9×10~(-3)T。同时对部组件在磁场较强的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对星用DC/DC模块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部件的磁性变化只与其所处磁场环境有关,而与时间无关。同时,变化的磁场会对部件的内阻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输入电流的变化,该变化会对部件的寿命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9.
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布式卫星构形精确保持是实现分布式卫星任务的关键技术。在控制模型不精确和摄动力不确定的条件下,经典控制方法在鲁棒性、动态品质和静态指标的权衡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的控制器,使控制方法对摄动干扰、模型不确定等具有鲁棒性,因而使构形保持方法在参考轨道存在小偏心率、摄动力存在等非理想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进行。利用高精度动力学仿真环境,对方法的先进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00.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2):701-720
In recent years, formation control of multi-agent has been a significant research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cooperative control. However, previous works hav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formation control for simple point-mass model and linear model. In contras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cooperative algorithm for multiple air vehicles formation control, which aims to devise a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guidance route to achieve precisely coordinated formation control for a group of fixed-wing aircraft in a complex task environ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introduces the leader-follower structure for effec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multi-agent coordination. Moreover, the Partial Integrated Formation and Control (PIFC) is adopted to design the control law for Guidance-Route based Formation Control (GRFC). Additionally, the proposed approach designs two guidance-route generation strategies for two special situ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FC in complex task environme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protocol for guidance command can ensure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tracking accuracy of the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achieve coordinated formation control precisely in a complex tas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