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航空   691篇
航天技术   234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2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We report work utilizing 15-min resolution ionospheric data obtained with DPS-4 digisonde in 2003–2011 to study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amplitudes and phases of the most powerful spectral components of the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and peak height (hmF2) fluctuations over Irkutsk (52.5°N, 104.0°E). We show that fluctuations of both parameters contain quasi-harmonic components with periods of Tn = 24/n h (n = 1–7). The number of distinct spectral peaks varies from 3 in summer to 7 in winter. Amplitude and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urnal (n = 1) and semidiurnal (n = 2) components is studied using the data sets extracted from the original data sets with band-pass filt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mplitudes of diurnal/semidiurnal foF2 and diurnal hmF2 components are maximum in winter and minimum in summer. Amplitudes of the diurnal components vary gradually; those of the foF2 semidiurnal one, abruptly, thus forming a narrow winter maximum in November–January. The phase (local time of maximum) of the diurnal foF2 component increases gradually by 4–6 h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e phase of the semidiurnal foF2 component is nearly stable in winter/summer and sharply decreases (increases) by 2–3 h near the spring (autumn) equinox. The phase of the diurnal component of hmF2 (local time of minimum) varies slightly between 1130 and 1300 LT; that of the semidiurnal one decreases (increases) by 4–6 h from January to March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e main feature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components of the mid-latitude F2 layer parameters recur consistently during the solar activity growth and decline phases.  相似文献   
202.
对载波相位辅助条件下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动态单点定位的各种算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首先简要介绍定位算法中的基本公式与观测模型;然后分别对周跳修复与滤波解算两部分所应用的各种算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比较其性能与适用范围;最后对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3.
液态水相变发散冷却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液态水为冷却介质,采用高温合金粉末烧结多孔材料制造平板实验件,实验研究了具有液态水相变的发散冷却特性.用远红外热像系统记录实验平板热端表面温度分布,通过热电偶及压力传感器监控冷却腔内温度和压力变化,从而分析液态水的相变过程.实验表明:随着液态水注入率的增大,平均冷却效率不断提高;当液态水在暴露于高温主流的平板表面发生气液相变时,平均冷却效率趋于稳定且不再大幅上升;主流温度与液态水注入率决定了液态水的相变位置,并对冷却腔内压力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4.
刘薇  姜楠  谷润平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8):1808-1817
采用热线测速技术和双丝边界层热线探针,在风洞中以高于对应最小湍流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平板湍流边界层施加不同频率周期性质量引射前后,不同流向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法向和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采用流向脉动速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模极大值法检测了壁湍流猝发过程中拟序结构不同速度分量和雷诺应力分量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发现在扰动源下游一定范围内,摩擦因数和雷诺应力幅值有所减小,扰动改变了法向或展向脉动速度与流向脉动速度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的相位差,使其保持在π/2的奇数倍左右,此时雷诺应力几乎为0,改变了湍流边界层原有雷诺应力的产生和扩散输运机制,抑制了湍流雷诺应力的产生和输运.   相似文献   
205.
针对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高精度引导需求,对同波束干涉测量差分相延观测模型进行分析验证。根据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几何时延观测量同一波前的定义,推导出同波束差分时延观测量的观测模型。并提出一种精确的同波束干涉测量差分相时延闭合算法,同时结合SELENE任务实测的数据计算差分相时延闭合值,用于对观测模型进行验证。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精确算法显著地消除同一波前差分相时延闭合值中的趋势项,差分相时延闭合值的精度在0.5ps~1ps范围内,验证了观测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对于后续的月球交会对接地面高精度测定轨任务分析设计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6.
伍升钢  钱山  谭炜  张智斌  李恒年 《宇航学报》2013,34(9):1224-1230
针对分布式卫星绕飞轨道构型设计与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Hill方程的绕飞构型设计算法,给出了绕飞角与升交点赤经偏差和轨道倾角偏差的关系,并分析了绕飞角的稳定性;根据分布式InSAR卫星绕飞构型特点提出了基于开普勒轨道实现特定绕飞角和绕飞半长轴的双层迭代轨道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设计的绕飞构型稳定,捕获控制策略简单可行、控制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7.
在大气多路径和噪声的条件下,高斯白噪声会造成滑动频谱方法获得的弯曲角与真值之间的偏离,无法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滑动频谱方法,即利用信号的振幅和谱能量信息对滑动频谱方法进行修正,削弱了信号中噪声的影响,与真值较为接近。分别用改进前后两种方法对中华卫星三号计划(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COSMIC)的掩星进行反演,并将其折射率计算结果和通过全谱反演方法获得的折射率一起,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分析场资料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滑动频谱方法删除了信号中的部分噪声,减少了系统偏差;与全谱反演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相当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208.
针对一发三收模式下星载SAR-GMTI系统利用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方法进行杂波抑制时,系统误差和平台运动误差引起的杂波残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补偿的运动目标检测和定位新方法。分析了误差存在的原因,并以消除剩余杂波为目的详细推导出了相应的补偿因子,在此基础上对经过误差补偿后的数据采用DPCA方法进行杂波抑制,最后通过相位干涉处理进行动目标定位。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9.
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载波跟踪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确的载波相位测量是精密测距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点。针对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固定设计在先验信息不充分和动态变化环境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的载波跟踪算法。该算法通过实时监测滤波器新息或残差的动态变化,以修正状态噪声方差和观测噪声方差,进而调整滤波器增益,控制状态预测值和观测值在滤波结果中的权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充分利用了观测信号的统计特性,克服了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不足,能够获得更好的载波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10.
含有氧化铝粒子的两相流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流场的重要特征.在有限体积方法框架下,采用基于热增量试验数据的粒子壁面反弹模型以及基于粒子轨道的单元内颗粒源(PSIC,Particle Source in Cell)两相流耦合算法,对喷管内两相流流场及粒子撞击产生的壁面热增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氧化铝粒子尺寸对粒子轨道分布和喷管壁面热增量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管扩张段内粒子稀疏区域范围随粒子直径增加而增大;粒子热增量只分布于喷管收缩段内,粒子直径越大,产生的壁面热增量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