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90篇
航天技术   55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巍  王诚鑫  周天一 《航空制造技术》2019,62(13):92-96,101
采用柔性工装对飞机零组件进行装配,会产生巨大的信息量,为提高飞机装配过程的信息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目前采用集成管理系统对飞机装配柔性工装进行控制与管理,来实现飞机装配过程的集成化。对集成管理系统在飞机装配柔性工装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对集成管理系统的构架、数据格式以及通信接口等进行概述;之后对柔性工装的数据传输与调形驱动过程进行分析,对飞机柔性装配技术体系进行总结;最后对集成管理系统在柔性工装上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集成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柔性工装的装配效率与信息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可伸缩挠性结构的稳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挠性梁收缩过程的不稳定性,提出了边界控制方案,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律。受控结构的振动能量总是被耗散,系统的阻尼被增强,从而挠性梁的伸展过程、收缩过程和平台保持过程都被稳定化。  相似文献   
13.
多维驱动微型振动平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以压电元件为驱动源,结合柔性铰链机构的微型振动平台,通过计算机设计控制电压波形,对其进行三维振动控制.通过实验证明,该机构具有良好的波形跟踪性能,易于实现复杂控制波形,适用于微型机械的动态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4.
LQG/LTR设计方法仅适合于最小相位系统,本文对单臂弹性机器人系统,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对方法进行改进后,仍采用LQG/LTR方法设计控制器,得到的闭环系统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张飞  边东明  张更新  李洪钧 《宇航学报》2013,34(8):1122-1129
设置转发器最佳增益,减小功放非线性影响,提高系统容量是多载波卫星通信系统容量分析的首要问题。对于数字信道化转发器,采用非均匀子信道增益调整的思想独立设置各信道增益可以有效消除大小载波抑制问题,提高卫星系统容量。为此,提出一种直接计算求解各子信道增益的算法。该方法不需要采用复杂的优化过程以及矩阵求逆,因此适合求解任意数量链路增益。理论推导得到链路最佳发射功率为地面站最大可提供功率,通过直接计算非线性等式即可获得各子信道最佳增益。同时考虑到功率利用率问题,通过选取转发器最佳工作点,在最小转发器输出功率准则下可以有效提高卫星功率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具有与优化算法相近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求解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挠性结构的约束模态及非约束模态解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晋军  关英姿  王凤鸣  刘暾 《上海航天》2000,17(5):19-22,27
针对现代空间飞行器具有大型挠性附件的特点,使用约束模态和非约束模态分别进行求解,建立了带挠性附件的空间飞行器的约束模态模型,使得对挠性结构的控制成为可能。最后计算了几种情况的约束模态和非约束模态频率,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17.
使用聚酰亚胺(PI)膜和PI纤维编织布制备深空探测用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研究表面处理对PI膜和PI纤维编织布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采用自制表面处理剂分别对PI膜和PI纤维编织布的表面进行处理,再经硅橡胶胶黏剂粘结制备柔性复合材料。使用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测试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层间胶接性能,并分析复合材料剥离面的形貌状态。结果显示,PI膜和PI织物的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T剥离强度。其中,PI膜和PI织物未经表面处理时,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T剥离强度为8.9 N/cm。对PI膜进行表面处理,或者对PI膜和PI织物均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下,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T剥离强度增加至11.7 N/cm和12.8 N/cm,分别提高了31.5%和43.8%。这表明对PI膜及PI织物进行合理的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胶接性能。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低导热性等特点,但存在强度低、韧性差等缺陷.在此基础上,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通过改进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工艺表现出了更优的力学性能与适用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气凝胶的性能参数;重点介绍了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常用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8 m×5 m的柔性太阳翼在倒立状态下进行模态试验,设计数字摄像视觉测振系统,基于图像特征跟踪法实现了从相机标定、图像采集、信息提取到三维振动数据获取的过程,通过工况模态辨识方法获取了柔性太阳翼模态频率及振型等动力学参数。并考虑空气和重力影响建立太阳翼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基于基恩士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传统模态试验结果及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视觉测振工况模态试验方法的准确性,为柔性太阳翼在轨模态辨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三阶时变离散系统的一致渐近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多青  吴宏鑫 《宇航学报》2004,25(5):502-506
特征建模的方法为智能控制器设计和一些高阶对象进行低阶控制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为大型空间挠性航天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阶次和参数未知的高阶线性定常系统基于特征模型设计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其稳定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归结为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对于位置保持或位置跟踪控制,基于特征模型设计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其稳定性问题即为三阶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利用Lyapunov直接方法定量地给出了三阶线性时变离散系统和一类非线性三阶时变离散系统一致渐近稳定的判据,从而为基于特征建模设计适当的控制律以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