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297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航空 | 295篇 |
航天技术 | 45篇 |
综合类 | 85篇 |
航天 | 75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技术实验研究了带分流板的圆柱绕流流动特性,分析了分流板对圆柱绕流湍流结构演化特性的影响。雷诺数为3.9 × 103,分流板长度L与圆柱直径D之比L/D为0~2.5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L/D从0增大至1.00,圆柱后方回流区长度和回流区面积显著增大;当L/D > 1.00时,L/D对圆柱后方回流特性的影响较小。分流板影响圆柱绕流湍流结构的演化特性:当L/D < 1.00时,分流板抑制尾涡脱落,斯特劳哈尔数Sr减小,L/D从0增大至1.00,Sr减小了26.34%。此外,圆柱尾涡在分流板后缘诱导形成旋转方向相反的二次涡,二次涡沿分流板向上游运动。1.00 ≤ L/D < 2.00时,分流板作用于圆柱尾涡,尾涡发生破碎,形成一些小尺度尾涡。L/D ≥ 2.00时,尾涡附着于分流板上,二次涡主要分布于圆柱后方。随着L/D增大,分流板减小了圆柱后方的湍流脉动强度。
相似文献位于高速列车车体下部区域的通风口格栅与设备舱壁面构成格栅–空腔结构,列车高速运行时,该结构的流声耦合问题较为突出,有必要深入分析其流声耦合机理。将位于车体下部区域的带格栅裙板简化为带格栅的二维空腔模型(格栅–空腔结构),采用延迟分离涡数值模型(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DDES)研究其气动噪声产生机理、流场和声场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以400 km/h速度运行时,格栅–空腔结构开口处的剪切振荡较为剧烈,特别是空腔冲击边缘附近区域;基于总声压级的空间、频域分布和湍流压力波数–频率谱,发现⊓形格栅–空腔结构的流场始终处于自激振荡的过渡状态,且各位置的总声压级和波数域上的振荡幅值始终低于V形格栅–空腔结构和半圆环形格栅–空腔结构;对目前常用的半圆环形带格栅裙板考虑通风口的出风作用后,观察到空腔内部的涡团演化明显减缓,直接导致格栅附近的总声压级大幅下降约15 dB,表明出风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带裙板格栅的近场噪声。
相似文献爆震或超级爆震发生时总会伴随着湍流火焰-冲击波相互作用,对其开展研究是揭示爆震或超级爆震机理的关键,研究火焰加速产生压力波的过程是火焰-压力波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性前提。基于自主设计的定容燃烧弹和Converge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封闭空间中火焰过孔板加速机理及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讨论了初始压力对火焰过孔板加速的影响。依据火焰传播形态与速度,将火焰过孔板加速过程分为3个阶段:层流火焰阶段、射流火焰阶段和湍流火焰阶段。通过分析火焰过孔板过程中的流场情况,发现在火焰未到达孔板前,孔板附近存在强射流,火焰受强射流的驱动而急剧加速;但当火焰穿过孔板之后,火焰锋面前的流场速度沿着远离火焰的方向而逐渐下降,说明开始由火焰驱动未燃气体运动。比较不同压力下的火焰过孔板过程,发现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和缸压振荡均随着初始压力的提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