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航空   905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108篇
航天   2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卫炎  阮颐 《上海航天》2001,18(4):60-61,64
为了提高全光纤陀螺的精度,扩大测量动态范围和简化电路结构,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适合于中低精度范围的光纤陀螺信号处理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替代传统模拟电路的功能,并且具有同时处理三个光纤陀螺光学表头输出信号的特点.采用该方案的样机精度达到1~10(°)/h,动态范围达到±500(°)/s.  相似文献   
172.
碳纤维湿法缠绕基体配方及成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湿法成型工艺、基体配方的性能和使用期。研究的HTllA、HTllB两种配方浇注体拉伸强度达到100MPa以上。模量为3.9GPa.力学性能优良。配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使用期大于9h,完全适用于湿法缠绕成型。缠绕的~H50mm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容器特性系数(Py/Ⅳ)均大于34km.纤维强度转化率(K)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173.
文章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 Si/SiC 材料,然后通过真空扩散渗铝工艺制备了 Al-Si/SiC 复合材料。通过精确调控浸渗合金的铝浓度使制备的Al-Si/SiC复合材料具有可控的热膨胀系数,利用该工艺制备出热膨胀系数连续可调(4.6×10-6K-1~8.7×10-6K-1,0~40℃)的 Al-Si/SiC 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经检测密度为2.86g/cm3,弹性模量为236GPa,断裂韧性为6.1MPa·m1/2,可采用线切割、铣磨、钻孔、攻丝等手段加工,相比SiC陶瓷材料更易于高精度机械加工。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制备的Al-Si/SiC复合材料均匀、致密,光学抛光后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值达到1.017 nm。各项测试数据表明, Al-Si/SiC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镜可以满足空间光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4.
以粒度为80μm的粉煤灰为增强相,粒度为30μm的铝粉为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制备了粉煤灰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经SEM、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组织观察,并对其进行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粉煤灰含量为20%,烧结温度为650℃时,相对损率最小为0.1590%。随着粉煤灰含量和保压时间的增加,试样的耐磨性逐渐升高,随着烧结温度升高,试样的耐磨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5.
Various plants have the ability to follow the sun with their flowers or leaves during the course of a day via a mechanism known as heliotropism. This mechanism i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pressure gradients between neighbouring motor cells in the plant?s stem, enabling the stem to bend. By adapting this bio-inspired mechanism to mechanical systems, a new class of smart structures can be created. The developed overall structure is made up of a number of cellular colonies, each consisting of a central pressure source surrounded by multiple cells. After launch, the cellular arrays are deployed in space and are either preassembled or alternatively are attached together during their release or afterwards. A central pressure source is provided by a high-pressure storage unit with an integrated valve, which provides ingress gas flow to the system; the gas is then routed through the system via a sequence of valve operations and cellular actuations, allowing for any desired shape to be achieved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deployed array geometry. This smart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three dimensional adaptable cellular array with fluid controlling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components enabling the structure to change its global shape. The proposed MEMS components include microvalves, pressure sensors, mechanical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and electrical routing. This paper will als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shows the feasibility and shape changing capabilities of the proposed design with multibody dynamic simulations. Example applications of this lightweight shape changing structure include concentrators, mirrors, and communications antennas that are able to dynamically change their focal point, as well as substructures for solar sails that are capable of steering through solar winds by altering the sails? subjected area.  相似文献   
176.
研究了以天然气为前驱体制备C/C复合材料时,前驱体压力对致密化速率及热解炭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测量单根炭纤维上所沉积的热解炭厚度,并观测不同区域的热解炭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沉积温度为1 100 ℃时,当前驱体压力从1 kPa提高到10 kPa时,C/C复合材料的密度从1.10 g/cm3增加到1.52 g/cm3,密度梯度减小,同时热解炭的结构出现SL到RL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7.
热防护中的粒状剥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状剥蚀是机械剥蚀的主要形式之一,对纤维复合材料的热防护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烧蚀达到稳定状态时纤维形状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粒状剥蚀问题的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受力分析,采用莫尔破坏准则建立了判断纤维复合材料是否发生粒状剥蚀的条件。根据判别条件,材料纤维和基体的性能差异、外流场速度以及纤维尺寸都将显著地影响纤维复合材料的剥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8.
文章主要讨论了三维纺织预制件,包括:机织、针织、编织和缝合三维织物在结构上的特点。由于在三维纺织复合材料中,纤维在三维空间中相互交织和交叉,形成了一个不分层的整体结构,所以它和层合复合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层间性能和其它力学性能,可制作第一承力结构件和高功能制件。文章还介绍了树脂基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复合固化技术,包括树脂传递模塑技术和树脂膜融渗技术。通过文章,说明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9.
浸渗时间对C/C-SiC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经不同的浸渗时间渗Si制备了3种不同的C/C-Si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增重率、体积密度、断裂韧性及三点弯曲强度,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并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得到的C/C-SiC复合材料中,主要存在纳米级和微米级2种尺度的SiC颗粒,随着浸渗时间延长,材料的体积密度和SiC含量随之增加,但抗弯强度随之降低.浸渗时间从0.5 h延长到5 h,材料的密度从2.16 g·cm-3增加到2.21 g·cm-3,SiC的质量百分含量从21.54%增加到31.72%,三点弯曲强度从133 MPa下降到86 MPa,3种复合材料均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金属材料的非脆性断裂行为,断裂应变约为1.3%,断裂韧性为9~10 MPa·m1/2.  相似文献   
180.
采用几种钎料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钛合金进行真空钎焊,重点探讨了含Ti钎料钎焊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钛合金连接界面的微观组织。研究表明,含Ti钎料润湿连接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钛合金TC4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钎料与母材的物理接触以及钎料的熔化;原子的扩散;反应层的生成;反应层沉积变厚,润湿复合材料;形成接头。研究结果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钛合金的连接及在重要航天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