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164篇
航天技术   128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The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an accurate position of a target (rover, immobile sensor, astronaut) on surface of the Moon or other celestial body devoid of navigation infrastructure (lik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by using a group of self-calibrating rovers, which serves as mobile reference points. The rovers are equipped with low-precision clocks synchronized by external broadcasting signal, to measure the moments of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sent by localized target. Based on the registered times, distances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s installed on beacons are calculated. Each rover determines and corrects its own absolut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by using odometry navigation and measurements of relative distances and angles to other mobile reference points. Accuracy of navigation has been improved by the use of a calib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which uses internal encoder readings as inputs and relative measurements of distances and orientations between beacons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The key idea in obtaining reliable values of absolut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beacons is to first calibrate one of the rovers, using the remaining ones as reference points and then allow the whole group to move together and calibrate all the rovers in-motion. We consider a number of cases, in which basic modeling parameters such as terrain roughness, formation size and shape as well as availability of distance and angle measurements are varied.  相似文献   
162.
中心差分Kalman滤波方法在X射线脉冲星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测量需要较长时间,基于传统的扩展Kalman滤波的X射线脉 冲星定轨方法精度较低。为此,提出了将中心差分Kalman滤波应用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中, 利用中心差分Kalman滤波替代扩展Kalman滤波,通过结合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脉冲星观 测信息进行定轨。仿真结果表明,中心差分Kalman滤波方法的定轨精度高于扩展Kalman滤波 方法。  相似文献   
163.
在轨维护与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在轨维护与服务主要任务、关键技术及相应指标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在轨维护与服务的任务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发展重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4.
孙宏 《飞行力学》1999,17(4):66-70
结合典型飞行事故案例,讨论分析了在实际飞行中导致民航客机着陆性能恶化的主要因素,即高高度大速度进场,不正确的接地技术以及刹车使用不当等。并以737-300型飞机为例具体分析了高高度、大速度进场的特点及对着陆距离的影响,讨论了带平飘轻接地,不正确的接地技术导致着陆距离增长的原因,这些对帮助飞行员改进着陆操纵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5.
针对内部不确定性以及外部环境摄动的目标环绕控制问题,在基于反步法的双层制导框架下,利用级联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圆形轨迹导引下的四旋翼无人机事件触发抗扰环绕控制方法。在轨迹回路中,构建了可满足持续激励条件的目标位置估计器,保证仅通过视线方位角就能获取可满足最终一致有界条件的目标估计项。随后,基于目标的位置估计结果,设计了目标环绕控制律生成线速度指令,并通过方向向量场验证了该环绕制导律的有效性,消除了现有李雅普诺夫向量场制导(LVFG)对相对位置和目标速度的依赖。在姿态回路中,通过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补偿系统的集总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相对阈值事件触发控制的姿态控制器,在有效降低控制器到执行机构之间信号传输频率的同时,实现了四旋翼无人机对静止/移动目标环绕。然后,借助输入状态稳定性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能够实现圆形轨迹导引下四旋翼无人机对静止/移动目标的环绕监视。  相似文献   
166.
GNSS RTK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双频RTK技术已非常成熟并且应用较广.相比于双频,单频GNSS RTK在数据质量控制、定位误差处理等方面存在难点.因此单频RTK服务精度可能会受到限制,其定位性能有待研究.本文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模型,通过MLAMBDA模糊度搜索方法和Ratio检验法,结合实测数据,对比分析BDS,GPS,BDS/GPS三种模式下的单频RTK定位性能.实验证明在静态场景下,三种模式的单频RTK定位精度都在厘米级,可满足高精度定位需求;动态场景下三种模式的模糊度固定率都在70%以上,可满足日常定位需求.在静态及动态应用场景下,北斗的模糊度固定率最高,模糊度解算所用时间短,能实现快速RTK定位.   相似文献   
167.
董朝阳  张文强  王青 《宇航学报》2020,41(3):319-328
针对存在不确定非线性动态和外部时变干扰的多无人机系统的时变编队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抗扰编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分布式ESO来估计多无人机系统的不确定性,基于ESO的输出提出了抗扰编队控制律,并提出一套算法来对控制律进行参数选定。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基于该控制律下,多无人机系统实现抗扰时变编队所需要的充要条件,并最终严格证明了在满足编队充要条件和基于提出的控制律下,多无人机系统可以稳定实现抗扰时变编队。最后仿真结果表明理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8.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实施。综合介绍了国际火星探测的历史和现状,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总体技术方案、关键技术难点、预期创新成果。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普查和局部的精细探测,推进火星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表明物质组成、大气电离层和气候环境、物理场与内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实现火星探测任务目标,针对火星探测面临的各种特殊环境,需突破长期自主管理与控制等8类关键技术,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将为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基础工程体系,掌握深空探测基础共性技术,形成开展深空探测的基础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69.
针对嫦娥五号飞行程序多舱段、多任务、系统控制复杂的设计特点和难点,采用传统的飞行程序设计方法工作量大,状态控制困难,很难满足任务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状态转移的方法对飞行程序进行系统建模,首先将整个飞行过程分解成若干模块状态机;然后针对每个模块状态机的功能划分为状态触发器、评估器、执行器和确认器,并分别开展建模设计;最后通过状态触发器和确认器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连接,形成整个飞行程序的有限状态机描述。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等特点,对于规范飞行程序设计,描述复杂的飞行任务过程有很大的优势。采用该方法对嫦娥五号飞行程序进行了建模和设计,并给出了典型飞行过程的设计结果。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飞行任务的要求,确保了嫦娥五号在轨飞行控制任务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0.
低轨巨型星座构型设计与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轨星座计划发展迅速,低轨巨型星座已成为全球争夺空间战略资源的"新战场".首先,概述了Telesat、OneWeb、Starlink等低轨巨型星座计划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互联网星座计划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星座的任务需求、覆盖特性、摄动补偿和备份策略4个方面,综述了星座的构型设计方法及其特点.然后,根据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