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9篇 |
免费 | 870篇 |
国内免费 | 71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576篇 |
航天技术 | 528篇 |
综合类 | 399篇 |
航天 | 7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163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93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太阳帆日心定点悬浮转移轨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阳帆航天器日心定点悬浮轨道(HFDO)的转移轨道设计问题,以球坐标形式建立了太阳帆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给出在日心悬浮轨道基础上实现定点悬浮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实现日心定点悬浮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定点悬浮的位置;然后,设计经过该位置的绕日极轨轨道;最后,实施轨道减速实现定点悬浮,并给出了解析形式的轨道控制律。结合太阳极地观测任务,设计了定点悬浮在太阳北极1AU处的太阳帆转移轨道。仿真结果表明:该轨道转移方案总耗时3.5年,太阳帆定点到黄北极距日心1AU处,此后只要保持太阳光垂直照射帆面,即可维持稳定的悬浮状态。 相似文献
223.
Optimization of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for independent regional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in Middle East reg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gional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s using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s are emerging fo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Optimal constellation geometry achievement for a set of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s is a key sector in designing of such systems. Genetic algorithm is applied for optimization of constellations with 6 and 7 satellites which is to be used in Middle East region where these systems have been deprived of.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coverage criterion is not sufficient enough to guarantee a good navigation service, positioning process by the satellite systems is discuss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is collected as the fitness criterion. Placing the satellites in groups to pass over the same ground track is applied as a constraint to the genetic algorithm. By sim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best obtained results and GP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visibility and the required epochs (time span) to resolve the ambiguities with a 99% success rate, in this region. Also, capability of the GA for such problems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224.
225.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作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空间电源方案,正逐渐受到关注及应用。本文针对一个100 kWe级锂冷快堆耦合布雷顿循环的空间堆核动力系统方案,修改了RELAP5程序中的物性程序、换热模型,程序中的中子动力学模块使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快堆物理参数与堆芯控制调节参数,由此集成并建立一个空间快堆核动力系统综合仿真平台,应用该平台对100 kWe级空间堆核动力系统进行了稳态模拟与事故分析。结果表明:在瞬态发生后系统各参数变化符合预期,验证了各部件及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及有效性;同时,还初步进行了仿真平台用于100 kWe级空间反应堆核动力系统设备的设计优化的实践,为空间快堆设计与安全分析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26.
针对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末端的姿态控制问题,结合反演控制、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和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反演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在反演设计的第一步采用动态面法,避免了传统反演设计存在的“计算膨胀”问题,并使姿态角跟踪误差收敛至原点附近任意小的邻域内;第二步设计引入了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使得角速率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同时消除控制量的抖振现象.采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补偿系统不确定性,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所有误差信号最终有界.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末端姿态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7.
228.
柏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44(3):354-359
针对传统多态电路进化设计算法有效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评价方法的多态进化设计算法。在进化算法适应度评价阶段,利用适应度评价扩展对于不同模式下的电路分别进行评价,采用比较选择进行电路最优结构配置,防止了潜在解的丢失。将多态门与普通门混合使用,进行了Multiplier/Sorter及Majority/Parity两种多态电路的进化设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多态电路进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进化代数减少了31.2%~77.7%,成功概率提高了11%~52%,具有进化迭代次数少、成功概率高的优势,提高了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9.
230.
在24 m跨声速风洞进气管路T型冲击三通连接处和隔板位置,每隔一定时间会出现裂纹,影响了风洞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裂纹出现的原因,同时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对风洞现有三通和优化方案进行了对比。控制方程为三维黏性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结果表明:无隔板时,三通内的流动为最常见的类型,支管内存在3个分离区,在转向过程中形成第1分离区,即马蹄涡;随后是第2分离区,一对反向旋转的旋涡,即Dean涡,及三通顶部壁面形成第3分离区。流场沿y=0 mm和z=0 mm平面基本呈对称分布。有隔板时,流场的左右和上下结构均不对称;在隔板和外侧壁面间的角点形成范围较小的驻涡,在支管内形成不稳定的螺旋状分离涡,致使气流振荡,从而使得三通连接和隔板处管壁出现裂纹。根据上述流态设计了管路优化方案和整流装置,优化后能有效减小或消除分离;其中去掉隔板最简单易行,可以解决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