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7篇
航空   211篇
航天技术   67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4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电容放电式火工品点火电路参数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火工品电容放电式点火电路,阐述了电容充放电原理和充放电电路的参数计算方法;仿真分析了充电电压和储能电容等参数对点火电路放电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合理选择储能电容和充电电压能够获得较好的点火性能。  相似文献   
62.
 设计了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地面模拟卫星静电放电试验方法。对卫星的空间环境以及结构特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表面存在静电放电的可能性。通过静电放电试验找到了红外地球敏感器易受干扰的部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3.
传统的航天器蓄电池可靠性试验按照最大放电深度进行定额充放电,所构建的失效模型用于支撑航天器总体可靠性设计,不能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任务;航天器在蓄电池遥测的采样率、精度、样本量方面无法与民用领域相比,基于高采样、大样本的民用蓄电池健康估计方法也不适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针对该问题,从在轨航天器蓄电池数据特性出发,挖掘在轨状态下所能提取的退化特征,并采用多特征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方法,实现了在轨蓄电池放电内阻、同放电深度下的终端电压、恒压充电时间3项退化特征融合的健康量化评估,应用于某型号卫星的在轨监测与健康评估,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可作为国内航天器健康评估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封严篦齿结构特性的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发动机中封严篦齿进行了相关齿形的变化 ,建立了 8种封严结构模型 ,运用 RNG k~ ε湍流模型、非结构化网格和 SIMPLE算法来模拟封严篦齿流动问题。探讨了篦齿前后压比与泄漏系数的变化关系 ,系统分析了齿形结构的微小变化对封严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一种齿形进行实验研究 ,计算与实验变化规律一致 ,误差为1 0 .87%。通过对篦齿模型不同倾角的数值模拟 ,发现当篦齿朝气流倾斜一定角度时 ,有利于封严 ,考虑工艺性以及封严效果的综合因素 ,倾角选择在 60°左右较为合理。研究结果表明 :齿腔大小和齿腔形状是决定篦齿封严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火焰筒壁面孔的流量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是在矩形试验件上进行的,模拟了燃烧室流动状态。对平面圆孔,不同翻边半径和翻边高度的翻边圆孔,在不同速度比 Va_1/VⅡ_1和加热比θ下进行流量系数试验研究。冷吹风状态和热态流量系数的最大差别在5~9%之间。将冷态下的流量系数 C_d 表示成流动参数 F_p 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为了能有效地拓宽压气机的失稳裕度,在一台跨声轴流压气机上进行了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激励扩稳的实验研究.实验中分别选取了正弦交流电源和纳秒脉冲电源提供激励,并在跨声压气机40%设计转速和65%设计转速下对其扩稳效果和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0%设计转速时,正弦交流电源和纳秒脉冲电源均能有效拓宽压气机流量范围,其中正弦交流电源激励方式能够使压气机综合失速裕度改善(SMI)达到15.33%.在65%设计转速时,两种激励方式的扩稳效果明显减弱,此时纳秒脉冲电源激励方式的扩稳效果更好.在压气机效率方面,纳秒脉冲电源对压气机设计点的效率影响更小,在40%设计转速时甚至能略微提升其设计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激励方式有助于提高等离子体激励的扩稳效果,为实际压气机中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扩稳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空间地磁亚暴环境可以给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带来灾难性后果。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磁亚暴环境效应及国内外的相关设备,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进行大型地磁亚暴环境试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基于MiniGUI的嵌入式电加工数控系统图形界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将MiniGUI应用于嵌入式数控电加工系统硬件平台组成和软件操作系统的选择,概括了所采用的图形支持系统MiniGUI的性能特点、体系结构及程序开发方法,然后给出了该系统界面的设计框架,最后对参数设置,数控程序界面,加工显示等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了说明.实验表明,系统具有界面友好,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9.
Coulomb formation flight is a concept that utilizes electrostatic forces to control the separations of close proximity spacecraft. The Coulomb force between charged bodies is a product of their size, separation, potential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local plasma environment. A fast and accurate analytic method of capt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a charged body in a plasma is shown. The Debye–Hückel analytic model of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about a charged sphere in a plasma is expanded to analytically compute the forces. This model is fitted to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representative geosynchronous and low Earth orbit (GEO and LEO) plasma environments using an effective Debye length. This effective Debye length, which more accurately captures the charge partial shielding, can be up to 7 times larger at GEO, and as great as 100 times larger at LEO. The force between a sphere and point charge is accurately captured with the effective Debye length, as opposed to the electron Debye length solutions that have errors exceeding 50%. One notable finding is that the effective Debye lengths in LEO plasmas about a charged body are increased from centimeters to meters. This is a promising outcome, as the reduced shielding at increased potentials provides sufficient force levels for operating the electrostatically inflated membrane structures concept at these dense plasma altitudes.  相似文献   
70.
谢喜宁  胡小锋  原青云 《航空学报》2019,40(11):323161-323161
针对当前国内外诱发静电放电(ESD)研究较少的实际情况,为了解自然环境下静电放电辐射场诱发放电的基本特性,进一步分析诱发放电的特征规律,建立了大气条件下诱发放电试验系统。主要采取理论分析、试验验证的方式,对静电放电辐射场诱发针-球电极结构放电的基本规律进行摸索,初步得出了诱发放电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辐射场强的不断增大,放电重复频率不断增大;在辐射场强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高压源电压的不断增大,诱发放电重复频率不断增大;在外界环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确定该条件下的诱发放电唯一阈值。这些试验规律的取得,为真空条件下的诱发放电特性研究提供了试验方法和理论依据,对开展航天器运行环境中的诱发放电研究和防护方法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