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52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单片机的远距离监控及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远距离监控及通讯,用以实现多个控制点的数据传送及控制,并实现相互呼叫通话,用于仓储管理的火灾报警,医院病床的呼叫对讲等系统设计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2.
提出一种面向飞机蒙皮对缝的移动机器人自主跟踪方法,用以解决大型蒙皮上表面装配对缝的自动化测量问题.移动机器人包括对缝测量模块和运动控制模块,对缝测量模块在测量对缝间隙阶差的同时得到机器人相对于对缝的位姿,运动控制模块控制机器人自主调姿.基于双线结构光与对缝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机器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自主调姿方法,解决了机器...  相似文献   
23.
针对带有执行器故障的航天器近距离操作系统,提出了基于多设计融合的自适应故障补偿方法,实现在发生执行器卡死故障情况下,对目标航天器的位置和姿态的跟踪。提出的故障补偿方法无需故障检测,针对每种可能的故障模式设计控制器组成多控制器集合,并有效地将它们融合后构建最终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故障补偿策略的有效性,能够保证追踪航天器系统的稳定性和期望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4.
小型化圆极化收发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论述一种小型化的宽波束、双频双圆极化收发组合天线。天线采用微带天线形式 ,由接收和发射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集成在一个矩形结构上。该天线增益大于 0 d B的波束宽度在 1 40°以上 ,结构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25.
谢凤英  姜志国  秦世引 《宇航学报》2006,27(5):1034-1038
道路目标的提取是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背景复杂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论文提出一种在对偶卒间榆测道路目标的算法。该算法包含以下步骤:通过投影变换,分别将直线的灰度级标准差及其边缘梯度矢量均值映射到直线方程的对偶空间;在对偶卒间上,根据直线的标准差和边缘梯度矢量的峰谷分布规律检测道路目标;根据已检测的目标位置,用搜索和跟踪的手段提取连接道路网。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很好的提取各种明暗度及一定曲度的道路目标。  相似文献   
26.
跨声风扇周向畸变流动的谐波平衡法计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杜鹏程  宁方飞 《推进技术》2012,33(3):391-397
研究了采用"相位延迟"边界条件的谐波平衡法用于周向进气畸变计算的可行性及其计算效率,考虑了进气总压畸变形式为正弦波和方波的两种情况。对于正弦波形式的进气总压畸变采用较少阶数的谐波计算就可得到和双时间推进法相近的计算结果,计算速度最大可以提高48倍。对于方波形式的进气畸变,则需要采用更多阶数的谐波计算才能还原得到较准确的非定常流场,计算速度提高了7倍。算例表明,谐波平衡法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跨声风扇周向进气畸变的非定常计算中,同时大幅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27.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的模态转换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岩  朱韶华  刘刚  李轩  徐旭 《推进技术》2013,34(12):1719-1728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压力分布会发生明显改变。这将使作用在飞行器上的推力和动量发生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飞行器失去控制。因此,如何实现不同燃烧模态的平稳转换,是燃烧室设计中的技术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不同燃烧模态的定义和判定准则、模态转换的实现方式、模态转换的机理,以及在模态转换时可能存在的激波反射结构转换迟滞和火焰结构转换迟滞现象。   相似文献   
28.
基于RBF和PSO的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索了一种能多变量综合优化的方法,即对喷管进行参数化设计后,用均匀试验设计(UED)将试验样本均匀散布在设计区间内,求出各性能参数后,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对试验样本进行拟合,再用粒子群算法(PSO)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寻优,找出了更好的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参数组合.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的矢量角有了明显提高.试验表明这种优化方法具有很好的优化能力,可以用来对喷管几何外形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29.
闫航  陈嘉辉  冯喜平  王乐  侯晓 《推进技术》2022,43(8):225-235
双脉冲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内部热环境复杂,对内绝热层设计提出很高要求,但对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内EPDM绝热层的烧蚀性能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提出了工作时间为15s和两次点火工作时间为7.5s+7.5s的发动机实验方案,以研究双脉冲固体发动机燃烧室内EPDM绝热层的烧蚀性能。采用SEM电镜扫描、微米CT测试分析获得了烧蚀试件的表面宏观形貌、炭化层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以及炭化层三维构型;利用测厚仪测量结果计算了试件的烧蚀率。结果表明,在总工作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双脉冲发动机中EPDM绝热层的烧蚀率比传统发动机大;与传统发动机中单次热冲击下烧蚀后试件相比,双脉冲发动机二次热冲击下烧蚀后试件的炭化层厚度减小约50%,总体孔隙率增大约13%;烧蚀表面致密层的致密程度也有所减小。双脉冲发动机工作时,EPDM绝热层的烧蚀性能在二次热冲击下发生较大变化,需在燃烧室内绝热层的设计过程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双级轴向涡流器一、二级气量分配对燃烧室点火特性的影响,对4种不同气量比的双级轴向涡流器进行了单头部燃烧室点火试验,同时结合燃烧室头部流场和喷嘴匹配涡流器雾化试验结果对点火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一、二级气量比由0.55增加至1.28,涡流器出口旋流数、涡流器下游回流区宽度、回流空气流量以及喷雾锥角逐渐减小;过小的一、二级气量比会导致点火状态下的燃油粒径变大;点火边界油气比随着一、二级气量比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气量比为0.85~1的方案兼顾了流场和喷雾特性,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燃烧室点火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