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32篇
航天技术   122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5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The digital ionosonde located in Bhopal (23.2°N, 77.2°E), India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the Es layer in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crest to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TSE) of July 22, 2009. Results show the presence of intense Es layer during and after the eclipse period. The gravity waves induced by the solar eclipse propagated upward in the Es layer and produced the periodic disturbance. The results of the wavelet analysis display the presence of dominant oscillation of about 24–32, 16–20 and 8 min. The appearance of intense sporadic-E concomitantly with the signatures of gravity wave suggests that the wind shear introduced by the solar eclipse induced gravity wave might be the plausible mechanism behi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Es-layer ionization.  相似文献   
122.
在考虑背景风场及大气耗散的条件下,建立了3维内重力波传输函数数值模式.分析了300 km高度3维传输函数在频率波数域的特性,并以近地面单位脉冲点源为激发源,得到了内重力波在3维空间中的时空分布.讨论了不同时空尺度地面方波源激发的内重力波在电离层高度的能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对内重力波而言,背景大气相当于一个带通滤波器,只有波动周期和波长分别在15~30 min和200~400 km之间的重力波扰动最容易上传到300km高度;(2)在背景风场的作用下水平面上以同心圆扩散的波阵面以及垂直方向上成漏斗状的波阵面发生了变形,并且逆风方向比顺风方向更有利于声重力波由对流层向电离层高度传播;(3)300km高度对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别在20~30 min和150~250 km之间的地面方波源响应的总能量最强.  相似文献   
123.
重力波波包相互作用时空演变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设计了一种研究二维空间中重力波波包共振相互作用演变的数值模式.利用此模式获得二个大振幅重力波波包通过碰撞而发生的完整的相互作用过程.数值结果表明,能量上行重力波可以通过波-波相互作用激发能量下行重力波;在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过程中,3个波包的能量收支情况和相互作用的强度具有局地性;由于考虑了空间传播效应,相互作用过程不再具有周期性,而是出现一个具有不同物理含义的相互作用特征时间,这个新的相互作用特征时间和相互作用最终的发展程度不仅由相互作用系数和初始波包振幅决定,还受到波包空间尺度和波包群速度的相对大小控制.  相似文献   
124.
现代小卫星的重力梯度姿态稳定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论述现代小卫星重力梯度稳定系统组成,其次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初始姿态角速度、惯量比、飞轮角动量和伸杆时间等因素对姿态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星载加速度计数据在卫星定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健  杨龙  董绪荣 《上海航天》2006,23(4):20-22,26
基于传统的动力学法,以加速度计数据替代非保守力加速度,提出了一种用加速度计数据进行卫星精密定轨的模型。用美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GRACE星星载加速度计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加速度计可获得较准确的卫星瞬时加速度,其积分轨道的误差小于纯力学模型,从而提高卫星定轨精度。但由于动力学定轨法的固有特点,其定轨误差会随时间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6.
127.
采用单轴双太阳帆板空间站的一种姿态定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文强 《航天控制》2008,26(2):27-30
采用单轴双帆板供电和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作为执行机构的倾斜轨道空间站,当太阳方向与轨道面夹角较大时,帆板的光照条件不易保证,为此本文针对这种类型的空间站设计了一种姿态定向模式以保证帆板的光照条件,并通过在阴影区姿态机动,利用重力梯度力矩对SGCMG进行卸载。仿真结果表明,该姿态定向模式满足太阳帆板的光照条件,重力梯度力矩卸载方法保证了SGCMG中的角动量不超出给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采用二维全隐欧拉格式对具有高斯分布的重力波波包在非等温,可压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9.
提出了一种以太阳方向矢量为基准的偏振光导航方法,该方法利用太阳方向矢量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消除了直接利用偏振光进行导航定向时存在的180°模糊性问题。为完全观测载体姿态,同时引入了重力观测量,提出了利用偏振光及重力矢量联合辅助定姿的方法,并详细推导了该方法的观测方程,同时给出了当姿态误差较小时,观测方程的简化线性形式。利用该姿态观测方程,设计了基于偏振光及重力辅助定姿的偏振光/GPS/SINS组合导航算法。理论分析及仿真表明,通过引入偏振光及重力矢量进行辅助定姿,导航系统可以直接观测载体的平台姿态误差,进而增强了系统对载体姿态的估计性能,且使得组合导航系统可以完成大初始姿态误差时的导航任务。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激光雷达对北京地区上空Na层进行持续观测,通过连续三年累积的夜间观测数据对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进行研究.根据重力波的线性理论计算,得到北京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和时间频率谱.通过选择重力波波长在1~8 km,具有特定波长以及特定周期为60,45,25 min的重力波活动辅助研究重力波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力波大气密度扰动具有夏季大、冬季小的活动规律.结合波源与背景风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北京上空重力波活动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形和对流因素与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背景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