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92篇
航空   275篇
航天技术   118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12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71.
面向具备波束指向捷变能力的小型化敏捷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成像需求,提出了通过平台姿态敏捷机动和载荷波束捷变扫描一体化控制实现条带成像、多条带拼接成像、滑动聚束成像等传统成像模式的方法。针对配合成像过程提出的大角度机动和高精度高稳定度连续指向跟踪控制要求,采用5个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组成的"五面锥"构形控制力矩陀螺群作为执行机构,设计了基于姿态四元数和角速度反馈的改进型递阶饱和控制器,实现了平台的敏捷机动和对目标的稳定跟踪指向。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72.
陈军  白菡尘  万冰 《推进技术》2022,43(8):48-56
目前对引射过程的分析模型还比较简单并且不准确。为提高引射分析模型精度,从引射过程的物理机制出发,以速度差异导致的质量交换作为一、二次流掺混过程的控制因素,以一次流动量覆盖整个法向截面时的参数剖面计算引射效果,建立了引射过程分析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一、二次流掺混过程的计算模型能反映横截面上参数的变化趋势;当一次流处于过膨胀状态和轻度欠膨胀状态时,本方法计算的引射系数偏差在4.56%以内;当一次流处于严重欠膨胀状态时,在利用特征线法对截面静压进行校正以后,偏差在6%以内;以上精度均优于传统的Fabri模型。本方法还能准确地获得引射系统的临界背压,因此更适用于RBCC发动机这种有背压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573.
当航天器执行高动态敏捷机动或者姿态动态跟踪控制等任务时,常使用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简称CMG)和飞轮(reaction wheel,简称RW)构成的混合执行机构来提供大力矩。提出了基于力矩输出能力最优化的混合执行机构操纵律,从几何角度出发,给出了力矩输出能力最优的CMG框架角速度和RW角加速度,通过引入参数,并讨论参数的设置的最优,使得框架转速误差和输出力矩误差的混合二次型达到最小,保证了混合执行机构在输出力矩误差最小的情况下,力矩输出能力最优。以金字塔构型的CMG集群和正交的RW集群构成的混合执行机构为例,对基于力矩输出能力最优化的混合执行机构操纵律进行合理化分析,证明了引入参数的作用,并且证明了混合执行机构不存在CMG奇异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力矩输出能力最优化的混合执行机构操纵律解决了CMG奇异的问题并使得RW不陷入饱和,输出力矩误差较小,输出力矩能力强,能够应用于航天器大角度机动任务。  相似文献   
574.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8):247-257
As for unmanned aircraft, the knowledge of the aircraft perform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programming. Therefore, the measured data in each phase of the flight must be sufficiently precise to obtain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aircraft. This article proposes new methods of sending information to ground, which make it possible to know the aircraft behavior accurately, and for this purpose, four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made for ALO (Avión Ligero de Observación, Spanish acronym for Light Observation Aircraft). Currently, the characterization is based on data obtained at ten samples per second, insufficient to acquire detailed knowledge of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whole flight of an aircraft. As a result of these contributions, many more samples per second of accelerations and angular velocities are obtained at the most critical moments of the flight, such as takeoff or landing. Among the improvements included are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s, providing references to locate the measured data in time and identifying labels of each parame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