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46篇
航空   1011篇
航天技术   178篇
综合类   123篇
航天   2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51.
基于MPSC和CPN制导方法的协同制导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带有末端攻击角度约束的多导弹协同制导问题,运用模型预测扩展控制(MPSC)和协同比例制导(CPN),设计了一种满足末端攻击角度约束的多导弹协同次优制导律。阐述了MPSC制导方法的基本理论,详细给出了控制量表达式以二次形式近似时MPSC制导律的设计过程。采用CPN对MPSC制导方法的初始控制量进行猜测,并确定协同攻击时间。仿真时考虑两枚导弹对地面静止目标进行协同攻击。仿真结果表明,两枚导弹攻击时间偏差和末端攻击角度偏差均可控制在给定范围内,即本文所设计的制导律在实现多导弹协同攻击时,还可以很好地满足末端攻击角度约束。   相似文献   
452.
Utilizing ACE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rom 1998 to 2009, we performed the elaborate 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clock angle θCA (arctan(By/Bz) (?90° to 90°)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in the solar wind at 1?AU. The solar wind with northward IMF (NW-IMF) and southward IMF (SW-IMF) are analyzed, independently.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lar wind with SW-IMF and NW-IMF has similar properties in general, including their durations, the IMF Bz and By components, and the IMF θCA. Then, the solar wind with NW-IMF (SW-IMF) is classified into five different temporal scales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of the NW-IMF (SW-IMF), i.e., very-short wind of 10–30?min, short-scale wind of 0.5–1?h, moderate-scale wind of 1–3?h, long-scale wind of 3–5?h, and super-long wind >5?h. Ou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IMF θCA has a distinct decrease with increase of the temporal scale of the solar wind. Next, the solar wind is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i.e., the high-speed solar wind (>450?km/s) and the low-speed solar wind (<450?km/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IMF θCA depends highly on the solar wind speed. Statistically, high-speed solar wind tends to have larger IMF θCA than low-speed solar wind. The evolutions of the solar wind and IMF with the solar activity are further studied, revealing no clear solar variation of the IMF θCA. Finally, we analyze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the IMF θCA. Superposed epoch result strongly suggest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IMF θCA.  相似文献   
453.
针对干涉仪的测向隐蔽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分集阵列(FDA)对干涉仪的角度欺骗方法。干涉仪通过求取各天线接收到信号的相位差确定信号到达角,而FDA由于各阵元具有微小频偏造成其相位差并不满足求解关系,从而实现角度欺骗。首先,利用模型建立法和欧拉公式法2种方法建立了FDA波束相位模型;然后,从建立的2种模型出发,论证了FDA发出信号对干涉仪具有角度欺骗效果;最后,仿真分析了干扰距离、阵元间距、发射频率、频率增量等因素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FDA对处于远场的干涉仪目标有良好的欺骗效果。   相似文献   
454.
自调平台通过光电传感器敏感基座二维姿态的变化,根据基座姿态角的变化量,通过执行器件对框架进行回调,使工作台面处于水平状态。自调平台能够为动基座下的测量仪器提供水平基准,为这类测量仪器在动基座环境下的正常使用提供了可能,例如经纬仪类仪器在船上的应用。通过对自调平台调平过程的分析发现,在调平过程中,基座上被测目标与调平工作面之间存在一定的方位偏转,该偏转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属于测量误差。分析出影响方位偏转量的各个参数,并分别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使用自调平台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55.
北京大学低速风洞新研制的大攻角强迫振动实验设备可迫使模型绕其体轴做单自由度俯仰、偏航、或滚转振动,由六分量应变天平感受气动反作用力和力矩,测量仪器按相关滤波原理将它们分解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仪器具有很高的分辨度和精度,能测出组合形式的全部18个同相导数和18个正交导数。该设备具有很大的攻角范围和侧滑角范围,并具有足够大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范围,实验风速可从20米/秒至50米/秒。强迫振动风洞实验的全过程都在微机控制下自动、实时地完成。通过某教练机的强迫振动实验和不同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设备能较好地测量出组合形式的全部阻尼导数、交叉导数和交叉耦合导数。  相似文献   
456.
本文研究了旋转旋成体在超声速大攻角下的体涡非对称脱落和弹体上气动力和力矩的数值计算方法。文中采用冲击横流比拟概念,将绕旋成体的三维、定常、分离流问题转化为二维、非定常、分离流问题来求解。弹体位流模型用沿弹体轴线分布的源汇和偶极子来模拟,弹体背风区的分离涡则用横流平面中的大量离散点涡来模拟。采用经修改的 Stratford 准则来检验横流平面中边界层是否分离。典型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正确描述旋转弹体大攻角流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57.
本文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4米×3米低速风洞模型姿态角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构成、控制方式、工作过程,运行功能及特点,以及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等。该系统采用以主控微计算机系统和前位机系统为核心的多闭环直流伺服控制的方式,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控制系统,同时,它又接受上位机的指挥,作为风洞分布式测控处系统的子系统而工作。它在控制方式、分布式系统子系统组成、机械天平和上转盘、下转盘高度准确地同步运行以及功能完善等方面作了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58.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初步设计使用、具有良好精度的亚、超音速细长翼身组合体大迎角气动特性的综合性计算方法。对大迎角情况下的涡升力,采用吸力比拟原理计算;位流升力的计算,采用基本解的数值计算方法。关于机翼翼剖面头部圆度和涡破碎对涡升力的影响,进行经验性修正。翼身干扰的贡献,通过翼身干扰系数进行计算。并按文[4]原理,将亚音速计算方法推广到亚音速前缘的超音速情况。对几种机翼与翼身组合体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方法简便、计算快速和符合设计精度要求的优点。  相似文献   
459.
半球谐振陀螺是基于哥氏效应测量角速度的新型固态陀螺,全角模式下具有低噪声、高带宽和大动态范围,并且可以直接读取角度信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全角模式下的主要误差来源——阻尼不均匀项,在二维谐振子振动模型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Lynch平均法,结合驻波进动方程,重点梳理了“四力控制”法、方位角自适应补偿法和“虚拟旋转”法等误差补偿方法,并对各补偿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半球谐振陀螺误差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激波诱导推力矢量控制研究仅限于主流和次流气体为同种气体的研究现状,开展了不同次流气体分子质量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首先采用二阶精度AUSM+格式和k-ω SST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三维Favre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喷管复杂干扰内流场。然后计算了He、N2和CO2等次流气体在不同注气角度、注气压力和主流落压比下的矢量偏转角度和推力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平均分子质量越小的次流气体矢量偏转角度越大,推力损失越小。因此可选用平均分子质量小的气体作为次流气源,或者将从燃烧室引出的高温燃气与分子质量小的气体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