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航空   130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扩频伪码捕获时间长、占用资源大的缺点,提出基于复合扩频序列的声光快捕方法。该方法利用复合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及声光技术处理具有高增益的特点,实现在射频上直接对低信噪比信号进行检测,实现简单并可节约大量资源。理论分析与仿真表明,采用声光技术的扩频系统能实现对低信噪比伪码的快速捕获。  相似文献   
192.
刘薇  林宝军 《宇航学报》2006,27(6):1365-1368
巡天扫描是天文卫星进行天体观测的基础,但是使用传统方法很难实现全天球覆盖,并且会遇到能源输出瓶颈。因此,针对天文卫星巡天扫描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使用Pareto遗传算法对卫星飞行任务进行智能规划的方法。该算法引入小生境方法来保证群体多样性,并使用基于排序的适应度分配方法来克服早熟收敛。该算法智能规划飞行任务,与仅依靠被动的分段式扫描方法相比,在扫描全天球的基础上,很好解决了能源输出的问题,还大大缩短了巡天扫描的时间。从仿真结果来看,该模型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3.
本文以装备纵向数字电传操纵系统(DFBW)的某验证机为实例,分析研究了该人-机闭环系统中驾驶员模型参数变化和可能出现的操纵差错对纵向着陆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这些结论对新机研制和即将驾驶装备DFBW飞机的驾驶员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4.
数据后处理雷达通过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提取真实目标和欺骗干扰信号的幅度起伏差异,实现对欺骗干扰信号的检测和抑制。为了破坏数据后处理雷达在幅度域的抗干扰能力,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在产生欺骗干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幅度控制,产生幅度上与目标回波也相关的欺骗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数据后处理雷达有很好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95.
翟少雄  王长胜 《宇航学报》2007,28(2):360-363
针对存在周期性变速运动的微波遥感器机械扫描驱动系统,根据其扫描运动的速度、位置控制要求,采用步进电机做为执行元件研制开发了一套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完成运动轨迹的控制,而且速度精度和扫描周期的误差等指标满足给定的要求。描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转速、转矩等参数的特性匹配设计过程以及控制实现方法,并对系统的速度精度、扫描周期误差等主要性能测试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6.
介绍了512×512高速帧转移面阵CCD器件时序设计的方法。在分析器件结构和时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时序设计的主要参数,并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EPM7256AETC100—5实现了CCD器件工作所需的各种时序信号。通过时序仿真证明,设计方法正确可行,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97.
The structure/controlling coupling system is akind of dynamic feedback system in which the me-chanical load and the actuator/controller interact.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inertia,while the com-mon elastic structure is in rigid motion ( or largemotion) ,there inevitably exists a kind of elastic vi-bration ( or small motion) superimposed on thelarge motion.This is the phenomenon of rigid- e-lastic coupling of the motion of an elastic body.Consequently,to study the problem of the motionstabilit…  相似文献   
198.
孙中超  喻天翔  崔卫民  宋笔锋 《宇航学报》2013,34(11):1516-152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因素耦合的机构可靠性仿真试验方法,该方法将机构可靠性影响因素分为原始因素、累积性使用因素和非累积性使用因素,将机构状态分为原始状态和工作状态。仿真试验过程中,首先以原始因素为随机变量进行抽样,并将其代入性能函数以建立仿真试验的样本。然后针对某个样本,依次在各个时刻以使用因素为随机变量进行抽样,将抽样结果依次代入该样本并判断其是否失效,以得出该样本的寿命。依次得出每个样本的寿命并据此对机构进行可靠性演化分析。最后以舱门锁为案例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较为真实的模拟机构在其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演化规律。本文所提方法同时适用于同类复杂机构。  相似文献   
199.
王娜娜  解青  苏星宇  任祝寅 《航空学报》2021,42(12):625228-625228
高效、低排放等需求促使发动机燃烧趋于近极限燃烧组织,亟需在稳定可控燃烧方面取得突破。湍流燃烧机理复杂,影响湍流燃烧数值模拟预测的物理化学和初始/边界条件参数众多。但是在该高维映射关系中,预测目标量往往仅在输入参数空间中的少数方向上梯度显著,称之为活跃方向。当活跃方向与空间基的方向不一致时,采用传统的全局敏感性方法难以高效地分析出主控参数以及后续的湍流燃烧机理。而活性子方法可以通过梯度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得到上述活跃方向。本文综述了活性子空间方法理论及在湍流燃烧模拟中的应用:即探究海量输入参数空间中的活跃方向,构造低维活性子空间和低维响应面,从而高效地量化模拟不确定性、表征主控物理过程,从而揭示湍流燃烧机理。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活性子空间分析方法的湍流燃烧调控。  相似文献   
200.
Trompsburg Complex, South Africa, is obscured by the Karoo sediments, and it is not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Knowledge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subsurface geological bodies in the region is of main interest in many applications of the Earth Sciences. There are many methods developed to delineate boundaries of subsurface geological sources such as the curvature-based method and parabola-based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an improved approach based on parabolic curve fitting to the gradient amplitudes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for extracting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Trompsburg Complex. The results showed ring structures with a diameter of about 50 km, that include granitic rock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rompsburg Complex.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boundaries of the other structures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of the Complex, which were not determin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result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al and 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Trompsburg Complex. The success of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mproved technique based on parabolic curve, is helpful in outlining the edge locations of subsurface geologic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