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332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0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特征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种材料的性能。本文分析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特性,阐述了界面特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利用二组元模型解释了界面上服性化合物厚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数学联系。  相似文献   
512.
采用带拉伸实验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SiCP/7075Al复合材料进行了动态原位观察和拉伸断口分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CP/Al复合材料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界面结合状态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513.
周前祥 《上海航天》2002,19(3):39-41,52
根据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宜人设计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人-机界面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宜人设计的具体措施,最后,形成几点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514.
包覆药柱界面粘结质量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虹 《上海航天》2004,21(3):52-55
利用错位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对包覆药柱界面粘结质量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检测结果的间距、图像判读、加载量、灵敏度和内应力等关键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检测最小直径3.6mm的人工脱粘区。  相似文献   
515.
基于PCI的1553B总线接口卡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PCI局部总线与其他计算机局部总线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较 ;介绍了围绕 15 5 3B总线协议芯片设计基于 PCI的 15 5 3B总线接口卡的一些关键技术 :应用 PCI协议接口芯片实现PCI总线和本地的 15 5 3B总线之间的桥接 ,对 15 5 3B总线接口卡的软件接口进行配置等 ;并对15 5 3B总线接口卡与其配套软件之间的数据流和控制流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16.
文章介绍了以钛合金为材料的某型号圆盘类结构件的结构和加工特点、主要表面加工措施等,通过采用合理的装夹方法和加工方法,选择合理的切削工艺参数和刀具参数,安排合适的热处理,解决了高精度薄壁圆盘类结构件的加工难题,为圆盘类钛合金结构件的加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17.
简要介绍资源1号卫星红外相机和CCD相机的成像原理、具体组成和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518.
519.
一种新型贮能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叙述了一种新型团-固相变贮能材料的研制方法,通过对“钙钛矿型”和“塑性晶型”材料的合成、配方及其与环氧树脂、铝粉和室温固化硅橡胶的共混,配合以示差扫描热分析,得到相变温度30~40℃,相变热焓大于100J/g的固-固相变材料,讨论了这种材料在能源、航天、农业、建筑、化工、冶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0.
Charge-exchange processes between interstellar H-/O-atoms and protons of the bulk of the interstellar plasma flow downstream of the outer bowshock in the heliospheric interface induce secondary ions leading to non-relaxated veloc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The relaxation of these freshly induced ions towards an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ccurs due to Coulomb interactions and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s with the background turbulence. Since Coulomb interactions are of low relevance, we study here in detail the effect of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s. To find the turbulence levels in the interface we consider the MHD-wave transformation at the outer shock surface between the interface and the local interstellar plasma. The turbulence in the outer interface region is shown to be dominated by incompressible Alfvén waves both for cases of quasiparallel and quasiperpendicular shocks. Also we show that waves propagating towards the shock are more intensive than those propagating away from it. The level of Alfvén turbulence in the interface is estimated using the recent data on local interstellar turbulence deduced from observations of interstellar scintillations of distant radiosources. Two proton relaxation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quasilinear resonant interactions with Alfvén waves and non-linear self-induced wave–particle scattering. The corresponding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re estimated, and typical time periods for protons and oxygen ions relaxation are shown to be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H-/O-atoms passage time over the extent of the interface. This indicates that perturbed 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 must be expected t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