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99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2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月球探测器TDI-CCD相机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DI-CCD相机可以通过多级CCD积分,获得相对较高的信噪比,从1992年开始逐步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领域中的高分辨率成像任务中。目前TDI-CCD相机已成为高分辨率成像探测的重要手段。根据月球环绕探测任务中TDI-CCD相机的工作环境特点,定量分析了相机的姿态误差、速高比失配等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对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速高比失配,提出了适合于月球环绕探测任务特点的补偿途径。  相似文献   
432.
地球静止轨道凝视型相机热分析与热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空间光学遥感器在轨运行过程中要承受太阳辐射和空间冷热沉、黑热沉等恶劣温度环境的影响。为确保相机在轨正常运行并拥有较高的成像品质,需要对相机进行精确的热控设计。根据地球静止轨道太阳辐射外热流特点,详细分析了静止轨道凝视相机热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热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33.
介绍了用于天基空间碎片监测的主要载荷,包括可见光监测相机、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设计出评价指标的体系结构,建立基于AHP(采用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指标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实现对三种监测载荷进行评价分析,选择出效能最优的有效载荷。为天基监测载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与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34.
以VC++ 6.0为开发环境, 基于航天TDI (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 CCD相机地物点与像点的映射模型, 开发了TDI CCD相机成像仿真软件系统, 建立了由卫星单轴气浮姿态控制仿真台和地面星载TDI CCD相机成像仿真软件系统构成的实时航天TDI CCD相机成像仿真平台, 可动态模拟航天TDI CCD相机在进行标称偏流角调节后卫星姿态角速度误差对航天TDI CCD相机成像的影响, 仿真结果与实际成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5.
针对非合作慢旋卫星的模型重建问题,提出基于飞行时间(time-of-flight, TOF)相机和同时定位与制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的稠密重建方法。基于预先检测与自适应阈值方法提高旋转提取与描述(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ORB)的特征尺度适应性。利用运动度量方法选取关键帧。利用子模型拼接方法加快重建效率。利用仿真环境制作非合作慢旋卫星的数据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长时间稳定地工作,可在3 min内重建出卫星模型的稠密点云,点云密度大于5 000,重建误差小于5 cm。利用机械臂、卫星模型及光学暗室搭建半物理实验系统,表明算法的精度及抗噪声能力基本满足非合作目标感知的任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436.
针对近地表细颗粒物含量的卫星遥感精度问题,系统提出了“偏振交火”的卫星遥感策略和模型,开发了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双偏振载荷套件,装载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上并成功发射。本文在介绍“偏振交火”原理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载荷工程的实现方法和在轨应用方法,初步展示和评估了在轨应用效果。在轨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双偏振载荷间能够实现稳定交火工作,视场匹配精度优于0.077 POSP像元;基于L1级数据初步开展了双偏振载荷间的辐射和偏振交叉定标/验证,共有波段拟合优度(R2)分别达到0.999和0.993;基于“偏振交火”载荷观测数据融合反演的近地表PM2.5与地基网络监测结果的相关性为0.684,偏差落在期望误差(EE)范围内的比例为88.36%。初步在轨结果达到了预期应用目标,显示了“偏振交火”方案在气溶胶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37.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8):298-312
Due to the portability and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vision-based shipborne aircraft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In this paper, a Monocular Camera and Laser Range Finder (MC-LRF)-based pose measur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for shipborne aircraft automatic landing. First, the system represents the target ship using a set of sparse landmarks, and a two-stage model is adopted to detect landmarks on the target ship. The rough 6D pose is measured by solving a Perspective-n-Point problem. Then, once the rough pose is measured, a region-based pose refinement is used to continuously track the 6D pose in the subsequent image sequences. To address the low accuracy of monocular pose measurement in the depth direction, the designed system adopts a laser range finder to obtain an accurate range value. The measured rough pose is iteratively optimized using the accurate range measure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synthetic and real images show that the system achieves robust and precise pose measurement of the target ship during automatic landing. The measurement means error is within 0.4° in rotation, and 0.2% in translation,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 fixed-wing aircraft landing.Received 5 July 2022; revised 19 August 2022; accepted 27 September 2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