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7篇
航空   243篇
航天技术   195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无动力自动着陆轨道的鲁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定义了能量梯度的概念,作为评价能量积累和消耗能力的指标。针对跨大气层飞行器对象特性的特点,重点讨论了气动参数的不确定性存在时的着陆点性能、整个下滑轨道容许的气动参数的不确定性范围和对初始动压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下滑轨道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2.
赵新民  张寅 《宇航计测技术》1991,(5):76-80,F003,50
分析了信号参数的测量与信号恢复的区别,讨论了用采样计算方法测量周期重复信号时的采样条件,定量地研究了采样不满足采样条件时,混迭引起的测量误差的大小及其性质,并给出了减小误差的均匀内插采样和随机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133.
自动测试技术在航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针对目前航天自动测试系统存在的通用性不强和设备检测维护不便等问题,本文回顾了自动测试技术在航天关键部件性能试验和健康监测、航天产品综合测试以及航天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4.
徐敏 《洪都科技》2007,(3):27-31
机器人取代机床从事机械加工已成为自动化加工发展的一大趋向。本文在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器人加工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对并联机床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5.
】阐述了时分多址信道数据接收处理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自动相关监视数据的接收、处理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接收到了各国飞机的飞行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导出了对应的处理结论,给出了自动相关监视数据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6.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variometric approach has emerged a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well-developed position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relative positioning and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capability of the variometric approach to retriev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t centimeter-level precision, in a real-time manner using only readily available broadcast ephemeri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first results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ariometric approach by using a variety of precise satellite orbit and clock products. Totally six kinds of products are included in our evaluation, namely the broadcast, IGS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ultra-rapid (predicted), ultra-rapid (observed), rapid, final (30-s clock) and CODE (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 final (5-s clock) products. Static and dynamic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1-Hz GPS data covering a relatively large area in China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MW 7.9 earthquake. After removing the linear trend, the displacements using broadcast, ultra-rapid (predicted), ultra-rapid (observed) and rapid products reach nearly equivalent precisions at centimeter level. By using final and CODE final products, the precision of displacement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rom 1.9–2.0 cm to 0.4–0.7 cm horizontally, and from 6.0–6.2 cm to 1.0–1.7 cm vertically for the dynamic experiments. The displacements using the CODE final products achieve the best precision, improved by more than 40% compared to those using the IGS final products.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IGS high-rate real-time precise products, this approach is promising to captur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more precisely in real time, which is crucial for earthquake and tsunami early warning.  相似文献   
137.
动力下降点确定是实施月面软着陆的重要环节,是多系统间复杂迭代的过程,涉及轨道设计、制导律设计、着陆目标的采样区确定、着陆及起飞安全分析。其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了最终着陆点的位置和着陆过程的着陆安全,也间接影响采样安全和采样工程目标的实现结果。针对嫦娥五号在实施月面软着陆前确定动力下降点的任务需求,提出了通过多次轨道控制与最优标称制导轨迹搜索联合控制策略的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设计总结了动力下降点确定原理和约束条件;然后,详细论述了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软着陆过程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嫦娥五号在着陆前主要的几次轨控实施结果分析了其对动力下降点的影响,同时综合了着陆区地形分析及着陆、起飞安全性分析,对动力下降点进行确定并根据最终在轨飞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逐次逼近寻优方法”的月面软着陆环节动力下降点的确定方法有效,可以为后续地外天体软着陆等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8.
本文针对电能质量计量校准领域中电压波动参数的测量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现有电压波动信号的检测方法,结合数学模型分析,提出一种基于Agilent 3458A采样器的电压波动信号交流采样均方根值检测法。并搭建电压波动信号测量系统,通过实验,实现了测量电压波动频率范围可覆盖0.008Hz^40Hz,波动值范围为0.1%~30%。  相似文献   
139.
简述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 检定系统的组成 ,多种功能和系统软硬件的设计特点 ,并以HP 3440 1A为例说明DMM的自动检定程序流程。详细介绍了作为标准的 570 0A校准器的特有性能 ,以及该系统可解决的实际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140.
介绍了FY-2号CDAS中频跟踪遥测接收机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研制成的中频跟踪遥测接收机具有捕获时间短、动态范围大、跟踪范围较宽、零点漂移小的特点。通过切换控制可实现对日本GMS卫星的自动跟踪。设备的测试指标满足并优于任务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