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90篇 |
免费 | 1759篇 |
国内免费 | 98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722篇 |
航天技术 | 1286篇 |
综合类 | 913篇 |
航天 | 16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370篇 |
2022年 | 403篇 |
2021年 | 410篇 |
2020年 | 426篇 |
2019年 | 400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322篇 |
2016年 | 368篇 |
2015年 | 368篇 |
2014年 | 446篇 |
2013年 | 380篇 |
2012年 | 438篇 |
2011年 | 447篇 |
2010年 | 412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399篇 |
2007年 | 393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260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572.
573.
由于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电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锂离子电池具有较明显的温度容量效应.在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特殊工作点标定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电池容量计数下限的非线性估计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74.
575.
基于CFD理论,利用Fluent求解软件,借助超级计算机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对航空弧齿锥齿轮副风阻功率损失进行仿真计算。采用局部综合法建立弧齿锥齿轮副三维模型,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考虑平均流动中的旋流流动情况,与标准k-ε模型相比,RNG通过修正湍流黏度并很好地处理了高应变率以及流线弯曲程度较大的流动。齿轮边界运动通过UDF(user-defined functions)函数驱动,同时采用动网格模拟流场形状由于边界运动而随时间改变问题。最后得出无挡风罩和不同挡风罩配置下的齿轮副风阻功率损失,证实了合理安装挡风罩能够有效降低齿轮风阻损失,并分析多组仿真实验间的减速器内流场压力、速度、湍流动能云图变化,得出了最优化的挡风罩配置,以求最小化风阻功率损失,文中减阻效果最好的挡风罩能降低55.3%的齿轮风阻损失,此时挡风罩间隙为1 mm,为工程实际应用挡风罩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6.
针对于航空发动机机匣带有止口的螺栓连接结构的非线性刚度特征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模拟方法以及模型修正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薄层单元方法对螺栓连接结构的非线性刚度特征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然后,提出一种新的双加权响应面修正方法;最后,使用该修正方法对螺栓连接结构静力学非线性模型修正: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非线性薄层单元简化模型可以预测实际螺栓连接结构考虑止口接触面粗糙度的非线性刚度特征;提出双加权响应面修正方法修正前后的刚度误差维持在3.5%以内,验证了建模以及修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7.
578.
579.
为实现多学科信息的融合与沉浸式表达,针对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存在多学科信息综合表达不足、仿真实时性低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跨学科异构模型集成仿真的航空发动机沉浸式虚拟运行系统。在信息融合与实时交互方面,研究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性能实时仿真、实时控制、参数化结构建模与仿真、数据实时共享与多学科联合仿真集成等技术,实现了模型实时驱动的航空发动机虚拟运行功能;在数据可视化及3维渲染方面,研究结构数据轻量化处理技术、实时渲染优化技术,对温度、压力等流场数据进行实时映射,实现了逼真、流畅的沉浸式实时渲染效果。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在中国首次开发了1套由模型实时驱动、跨学科数据集成的航空发动机沉浸式虚拟运行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发动机结构、系统和性能模型数据的关联与交互。相关技术和成果可用于协同设计、沉浸式评审、虚拟培训等场景,为未来实现数字孪生、虚实融合的数字发动机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580.
数字孪生是21世纪诞生的一种技术体系和工作模式,目前已经在学术界、工业界和官方研究机构得到广泛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了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准确运用数字孪生,就必须明确其定义及内涵。在前期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得到数字孪生定义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典型定义进行分析、归纳,明确数字孪生的核心要素,以及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在数字孪生中的作用。以此得到面向复杂装备研制的数字孪生定义,并结合航空发动机研制的特定实践,将之具象化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数字孪生定义。结果表明:面向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数字孪生定义核心要素是发动机实体、孪生模型、数据和交互,数字孪生以航空发动机实体为实现载体,以孪生模型为实现功能的核心,以数据和交互作为媒介和推动手段,最终达到提高航空发动机质量、保障航空发动机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