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航空   181篇
航天技术   101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relation of the southern orientation of the north–south component BzBz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to geomagnetic activity (GA) and subsequently a method is suggested of using the found facts to forecast potentially dangerous high GA. We have found that on a day with very high GA hourly averages of BzBz with a negative sign occur at least 16 times in typical cases. Sinc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stimate the orientation of BzBz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Earth one day or even a few days in advance, we have suggested using a neural-network model, which assumes the worse of the possibilities to forecast the danger of high GA – the dominant southern orientation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The input quantities of the proposed model were information about X-ray flares, type II and IV radio burst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abou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 In comparing the GA forecasts with observations, we obtain values of the Hanssen–Kuiper skill score ranging from 0.463 to 0.727, which are usual values for similar forecasts of space weather. The proposed model provides forecasts of potentially dangerous high geomagnetic activity should the interplanetary CME (ICME), the originator of geomagnetic storms, hit the Earth under the most unfavorable configuration of cosmic magnetic fields. We cannot know in advance whether the unfavorable configuration is going to occur or not; we just know that it will occur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31%.  相似文献   
62.
对于航天工程而言,无论是航天器的发射,卫星轨道设计,地面测控系统的跟踪、定轨和预报.还是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等,均需了解卫星轨道变化的规律。为此,本文对人造卫星(包括中心天体为快自转天体和慢自转天体两种引力源的绕飞轨道器)的轨道变化特征以及轨道寿命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为各种应用提供简明信息。  相似文献   
63.
冯丽程  白玉铸  陈小前 《宇航学报》2016,37(11):1342-1348
针对航天器安全交会过程中的避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滑模变结构控制与人工势函数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对斥力势进行修正使得势函数在期望状态的值为零。其次,基于速度偏差和引力梯度设计滑模面,并考虑障碍物的速度设计控制律。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分析证明在存在外部干扰情况下,系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期望状态并保持渐近稳定。最后,利用数值仿真来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规避动态障碍物,满足安全交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智能赋能流体力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伟  寇家庆  刘溢浪 《航空学报》2021,42(4):524689-524689
人工智能(AI)是21世纪的前沿科技,流体力学如何在智能化时代焕发青春是值得本领域研究者思考的话题。从智能赋能流体力学角度,就其研究内涵、研究内容、近期研究及难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智能流体力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指出,流体力学计算或试验中所产生的数据是天生的大数据,如何通过深度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来利用这些数据,缓解甚至替代理论和方法层面对人脑的依赖,挖掘新的知识,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相关研究将涵盖流动控制方程的机器学习、湍流模型的机器学习、物理量纲分析与标度的智能化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的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流动信息特征提取与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化是流体力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究内容应至少涵盖海量数据挖掘方法以及多源气动数据的智能融合;发展数据驱动的流体力学多学科、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与控制是工程应用的迫切需求,相关工作涉及多场耦合建模、气动外形智能优化设计以及流动智能自适应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5.
The ability to observe meteorological events in the polar regions of the Earth from satellite celebrated an anniversary, with the launch of TIROS-I in a pseudo-polar orbit on 1 April 1960. Yet, after 50 years, polar orbiting satellites are still the best view of the polar regions of the Earth. The luxuries o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 including rapid scan operations, feature tracking, and atmospheric motion vectors (or cloud drift winds), are enjoyed only by the middle and tropical latitudes or perhaps only cover the deep polar regions in the case of satellite derived winds from polar orbit. The prospect of a solar sailing satellite system in an Artificial Lagrange Orbit (ALO, also known as “pole sitters”) offers the opportunity for polar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communications, forecasting and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While there are other orbital possibilities to achieve this goal, an ALO satellite system offers one of the best analogs to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system for routine polar latitud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66.
基于时空结构的卫星智能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卫星这类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提出了基于时空结构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模型(iFDS),从系统结构,结构模型,推理机制、流程模型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各种故障诊断方法进行融合,实现了卫星系统网络化、个性化、远程并行诊断的智能故障诊断.在故障推理机制研究中,将故障分为系统故障、多发故障和单元故障3类,分别对每一类故障提出相应的智能故障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67.
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优化设计中的计算智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优化设计多变量、多约束、连续和离散混合变量、高度非线性的难点,提出了用进化神经网络来实现结构设计参数(输入)与结构响应参数(输出)的全局非线性映射关系,以此来代替优化过程中的有限元计算,以提高优化效率.以遗传算法为优化求解器,神经网络屈曲稳定性响应面为主要约束,对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样本数的情况下,进化神经网络可获得比BP网络更高精度的映射模型,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该方法可以为解决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一条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68.
COOPERATIVE DESIGN UNDER CONCURRENT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了并行工程环境所支持下的群体通过协同合作进行的工程设计活动。文中首先阐述了工程设计、特别是概念设计的相关问题,接着深入剖析了当今智能CAD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工程、面向群体合作的问题设计策略——协同设计。最后以概念设计自动化为例,建立了以协同设计的概念模型,探讨了模型的基本原理、系统组织以及关键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69.
未来空战正朝着无人化、自主化方向发展,自主空战决策方法是未来空战的重要支撑手段之一。传统空战决策方法由于维度限制,存在无法处理连续动作与远视决策的问题。基于Actor-Critic 方法提出空战连续决策的统一架构,依据空战训练经验对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奖励及训练科目进行合理设计,测试多种连续动作空间强化学习算法在高不确定性空战场景下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可视化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架构,可以实现连续动作下的远视价值寻优,智能体可以在复杂空战态势下做出最优决策,对随机机动飞行目标有较高的击杀率,且空战机动轨迹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0.
空间拦截智能自适应变结构导引规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结合空间拦截的精确末制导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对目标机动和参数摄动具有鲁棒性的自适应结构制导律(AVSG)。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一种智能自适应变结构制方法(IAVSG)。此方法精略地估计出目标法向加速度的强度,并以此为依据自主地调整AVSG中变结构项的强度,这样,既可以消除视线角速度的抖动,又可以保证制导精度,仿真结果证明了IAVSG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