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194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单睿斌  李秋红  庞淑伟  倪波 《推进技术》2020,41(5):1152-1158
针对退化发动机加速性能下降的现象,提出一种变喘振裕度约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退化发动机在加速过程中的工作特点,将加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喘振裕度约束。鉴于模型预测控制能够显式处理约束、采用在线滚动优化来获取最优控制输入,采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并采用具有较高实时性的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优化问题,实现了退化发动机加速性能的恢复。数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加速性能恢复控制方法后,相比退化发动机,加速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缩短了35%以上。  相似文献   
32.
以面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载荷作用下面齿轮传动系统中支撑结构变形和轮齿弹性变形,通过将传动系统变形等效到面齿轮和直齿轮安装误差方向,建立包含当量安装误差的面齿轮多自由度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采用4阶Runge-Kutta法求解了面齿轮传动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得到了当量安装误差对面齿轮振动加速度和法向动态啮合力的影响;开展了面齿轮动态特性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偏置距误差和轴交角误差引起的面齿轮沿x方向振动加速度大于沿z方向振动加速度;偏置距误差对面齿轮x方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大于轴交角误差。   相似文献   
33.
一种改善飞行员抗荷服性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式抗荷服的腹囊和两侧管囊间分别装上分压装置和泄压活门,将腹囊内的压力降至管囊内压力的40%左右.在管式抗荷服研制中采用这种新型的分压技术,克服了飞行员穿着时的腹部压痛问题,改善了其舒适性,提高了飞行员的正向过载防护能力.具有分压装置的新型抗荷服进行了10人次的离心机生理试验,在过载增长率3 G/s、最大试验过载9 G条件下,分压装置工作正常,装备抗荷效果达到了3.5 G.对60名歼击机飞行员调查表明,分压装置和泄压活门的大小、安装部位及其舒适性均可接受.该技术已用于其它新型管式抗荷服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34.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production of non-thermal electron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non-thermal radiation in clusters of galaxies. Our primary focus is on non-thermal Bremsstrahlung and 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 that produce hard X-ray emission. We first give a brief review of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and point out that in most astrophysical situations,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e intracluster medium, shocks, turbulence and plasma waves play a crucial role. We also outline how the effects of the turbulence can be accounted for. Using a generic model for turbulence and acceleration, we then consider two scenarios for production of non-thermal radiation. The first is motivated by the possibility that hard X-ray emission is due to non-thermal Bremsstrahlung by nonrelativistic particles and attempts to produce non-thermal tails by accelerating the electrons from the background plasma with an initial Maxwellian distribution. For acceleration rates smaller than the Coulomb energy loss rate, the effect of energising the plasma is to primarily heat the plasma with little sign of a distinct non-thermal tail. Such tails are discernible only for acceleration rates comparable or larger than the Coulomb loss rate. However, these tails are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heating and they are present for a short time of <106 years, which is also the time that the tail will be thermalised. A longer period of acceleration at such rates will result in a runaway situation with most particles being accelerated to very high energies. These more exact treatments confirm the difficulty with this model, first pointed out by Petrosian (Astrophys. J. 557:560, 2001). Such non-thermal tails, even if possible, can only explain the hard X-ray but not the radio emission which needs GeV or higher energy electrons. For these and for production of hard X-rays by the inverse Compton model, we need the second scenario where there is injection and subsequent acceler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s. It is shown that a steady state situation, for example arising from secondary electrons produced from cosmic ray proton scattering by background protons, will most likely lead to flatter than required electron spectra or it requires a short escape time of the electrons from the cluster. An episodic injec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s, presumably from galaxies or AGN, and/or episodic generation of turbulence and shocks by mergers can result in an electron spectrum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but for only a short period of less than one billion years.  相似文献   
35.
为减小运动部件加减速过程中对整个平台的冲击,在进行运动轨迹规划时,采用了S形曲线对定位系统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平滑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运动部件对系统的冲击,有利于系统的减振。  相似文献   
36.
根据新一代运载火箭CZ-5及其动力学相似缩比模型的助推支承、两个弯曲模态主方向的模态参数有显著差别的特点,推导了火箭地面风载荷在模态主方向的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给出了非定常气动弯矩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坐标转换,得到风轴气动弯矩系数的计算公式。将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中与动特性有关的参数统称为动态弯矩因子,从而统一了所有类型火箭的地面风载荷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的计算公式。此外为简化助推器支承火箭地面风载荷的试验方法,给出了气动加速度和位移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加速度因子和动态位移因子的概念。通过对CZ-5缩比弹性模型的动特性和弯矩因子的计算,分析了支承筒和不同构型模型的影响,并根据各阶弯曲模态对应的不同响应因子的变化,证明了地面风载荷试验只计及一阶模态的合理性。建议采用弯矩和位移测量数据分析非定常气动系数,不宜直接采用加速度数据计算气动系数。  相似文献   
37.
针对基于大气紊流激励的飞机颤振试验数据具有信噪比低以及测量数据以加速度响应形式给出等特点,将小波变换与随机减量法相结合对飞机颤振模态参数进行识别,首先利用随机减量法获得结构在非零初始加速度条件下的自由衰减响应,然后对该自由衰减响应进行Morlet连续小波变换,为使变换简单,本文采用了Parseval定理和留数定理,利用Morlet的带通滤波特性,通过搜索小波变换系数在不同的尺度区域内的极大值,再根据小波变换系数的极大值、相角与固有振动频率及阻尼系数间的关系,即可识别出各模态参数。并对利用小波变换识别颤振模态参数时,实现模态解耦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和飞机颤振试验数据分析,验证了该识别方法不仅简单、有效和可行,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噪性。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具有固定时间收敛特性的火星探测器大气进入段的标称轨迹跟踪制导问题。首先,针对横向运动,给出与速度成线性关系的航向误差漏斗走廊形式,完成了倾侧角的反号逻辑设计。与横程漏斗走廊反号逻辑相比,该逻辑计算量小,更适用于宇航计算机。与航向误差宽度走廊反号逻辑相比,该逻辑在高速状态下能够避免倾侧角的频繁切换,可提高任务成功的概率。其次,针对纵向运动,通过RBF神经网络补偿了倾侧角饱和问题,利用积分滑模设计了阻力加速度固定时间饱和跟踪制导律,其不仅可有效消除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且将跟踪误差以两种不同形式引入制导律,能够加速收敛,能够保证跟踪误差在固定时间内快速收敛至0。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横向倾侧角切换逻辑和纵向制导律对标称轨迹的快速、精确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39.
光线投影算法是体绘制算法中图像效果比较好的方法,但存在运算量大,绘制速度慢的问题,如何提高重采样速度是加速光线投影算法的关键。本利用重采样点在两坐标系中的矩阵变换特性,减少矩阵运算量,同时结合三维数据场在像平面的投影减少光线投影数目;利用包围盒技术避免对空体元的采样,并且通过将Bresenham算法扩展至三维确定每个重采样点所在体元的编号。实验结果表明,本提出的重采样优化算法成像速度比标准光线投射算法快2—3倍,而成像的质量与标准算法基本没有区别。本提出的算法,既能保证绘制质量,又能显减少计算量,提高体绘制的速度。  相似文献   
40.
加速度传感器具有频带宽、结构简单、重量轻等优点而获得了广泛使用,因此研究基于加速度测量的结构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文中的只能获得加速度时,采用模态滤波器技术实现从物理加速度响应解耦得到单模态加速度的响应。然后改变Luenberger观测器的结构形式,从模态加速度响应观测得到模态们移和模态速度响应。基于模态滤波器和最优控制理论,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策略,实现了具有密集模态的三维柔性智能桁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