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94篇
航天技术   7篇
航天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Under hypersonic flow conditions, the complicated gas-graphene interactions including surface catalysis and surface ablation would occur concurrently and intervene together with the thermodynamic response induced by spacecraft reentry. In this work, the competing effects of surface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recombination and ablation characteristic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RMD) simulation method. A GasSurface Interaction(GSI) model is establi...  相似文献   
22.
针对目前采用的燃气舵烧蚀率测量方法存在误差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扫描技术的新型测量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燃气舵烧蚀率测量准确度,为后续武器型号精确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硅基材料烧蚀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孙冰  林小树  刘小勇  蔡国飙 《宇航学报》2003,24(3):282-286,308
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所使用的硅基热防护材料,用以往的单纯因二氧化硅液态层被气动吹除减薄的模型进行烧蚀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偏差很大。我们根据硅基热防护材料的实际特性,在原有的液态层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夹杂碳化层对熔融态硅基的补强作用,提出了既有液态层吹除也有化学反应烧蚀的新模型,即考虑了热解、熔融和碳化、气动吹除结合化学反应烧蚀的多因素过程。并根据硅基热防护材料的烧蚀特点,根据发动机模型的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了液态层粘附力的经验公式。从物理概念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从多种工况计算结果可看出,新模型和经验公式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24.
针对两种典型硅橡胶基防热涂层开展高温燃气流烧蚀实验,通过对烧蚀后涂层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分析,探讨了其防隔热机理及烧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烧蚀后两种涂层均存在液态层、陶瓷层、热解层以及原始层;烧蚀过程中甲基苯基硅橡胶涂层主要发生主链“回咬”成环反应,导致树脂基体交联密度降低,力学性能下降,涂层外表面发生开裂,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涂层则主要发生侧基交联反应,使树脂基体交联密度上升,促进涂层发生陶瓷化转变;热辐射、热容吸热、热解反应吸热以及热阻塞效应为四种主要的热耗散机制,质量损失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反应气体释放以及气动剪切力导致的机械剥蚀。  相似文献   
25.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化学烧蚀模型。模型考虑了发生在绝热层烧蚀表面的五种化学反应。绝热展在烧蚀过程中按材料物性变化情况分为碳化层、原始材料层,中间假设为一热解面。在内绝热层烧蚀模型中建立了内绝热层表面烧蚀过程的能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并运用动边界热传导差分求解出绝热层内部的温度场。用该模型对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烧蚀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发动机试验解剖测量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6.
激波和边界层相互作用区域局部烧蚀的理论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芬  孙洪森 《宇航学报》1994,15(3):35-42
激波和边界层相互作用区域的局部烧蚀计算是极为复杂的非定常湍流分离流动条件下的烧蚀分析问题,本文将这一复杂的物理化学和气体动力学过程简化为二维前向台阶分离区的准定常烧蚀问题来处理,将偏微分的控制方程组简化为超越代数方程组,提供了一个有一定精度的理论分析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7.
任芬  吴光宗 《宇航学报》1996,17(4):14-19
本文对自适应发汗冷却(SCAT)弹头的热防护问题作了简化分析,并导得了热防护计算的简化计算公式。对铊,铟,锡和水四种冷却剂的情况,给出了算例。本文导行的公式,计算较简便,可作为弹头热防护设计的一种工程计算方法。这种工程计算方法亦可以用于地模拟实验前的予算。  相似文献   
2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5):1541-1548
Uni-directional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suitable to supply continuous thermal protection for future reentry vehicles since they could reduc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blation rates simultaneously in harsh environments. In this work, the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After heat-treatment, both their open porosity and internal friction increase due to the fiber/matrix thermal expansion mismatch; while their thermal conductive performance become better due to more complete carbon structure. With raising heat-treatment temperature from 1800 °C to 2450 °C, the mass and linear ablation rates of C/C composites with fibers vertical to the oxyacetylene torch for 60 s decrease from 0.66 mg/s and 2.95 μm/s to 0.51 mg/s and 2.05 μm/s respectively. The improved ablation resistance is resulted from the increased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282 to 508 W/(m·K) and more carbon fibers exposed to the flame during ablation, which have better oxidation resistance than those of carbon matrix. While such ablation rates become larger for composites with fibers parallel to the flame, from 1.02 mg/s and 3.73 μm/s to 1.28 mg/s and 5.01 μm/s respectively since the ablation occurred more easily through gaps at the fiber/matrix interfaces, which become larger and are always exposed to the flame for this case.  相似文献   
29.
在烧蚀条件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喷管的温度预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小利  蔡体敏 《推进技术》1988,9(6):18-23,69
本文探讨了由石墨和高硅氧-酚醛组成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喷管,在考虑热解炭化和烧蚀引起喷管内型面变化条件下的瞬态轴对称二维温度场.借用当量热容的概念和坐标变换的方法,应用单元体能量平衡原理,在内点用显式格式,边界结点用隐式格式进行数值求解,这样的计算比较简捷,所得温度场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说明本文的预示方法是可以符合工程精度要求的.  相似文献   
30.
采用热压法制备ZrB2/C复合材料,利用氧乙炔火焰烧蚀法测试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和相同工艺制备的纯石墨材料相比,ZrB2的引入降低了炭材料的质量和线烧蚀率,ZrB2的加入量越大,烧蚀率降低幅度越大,ZrB2引入明显提高了炭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ZrB2形态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展示了此材料作为高温烧蚀材料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