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311篇
航空   2176篇
航天技术   221篇
综合类   309篇
航天   3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对充满静止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圆柱形,当柱壁沿垂直于柱轴方向作小振幅简谐振荡时的内部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柱壁振荡在圆柱域内也诱导形成旋涡形态的定常整流流动。流动图谱随不同的振荡参数组合呈现四涡形态、双涡形态以及足印状双涡和蝶状四涡的过渡形态,并初步给出了不同整流图谱随数变化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2.
低密度小喷管流场的DSMC直接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DSMC方法数值模拟了低密度轴对小喷管的流场流动,获得了相应的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用差分求解N-S方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3.
气动谐振管加热振荡流动过程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国柱  安联  张振鹏 《推进技术》2002,23(2):112-117
为了了解气动谐振管加热现象的振荡流动过程,利用显式TVD-MacCormark格式数值求解二维轴对称雷诺平均N-S方程,获得了一个谐振循环中完整的喷嘴-谐振管系统的振荡流动湍流流场,结果表明,欠膨胀声速冲击喷流固有的流场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是谐振管加热现象产生的内在原因,激波耗散是谐振管主要的加热机理。  相似文献   
44.
《推进技术》1980,1(2):57-68
一种完善的冲压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应该综合发动机内部参数、飞行器运动参数和大气参数。在设计方法上采用现代控制理论,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设计最佳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实现中,应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或微处理机。  相似文献   
45.
本文提出了用在地面上分布奇点来模拟地面的方法。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和镜像法结果很吻合。  相似文献   
46.
本文提供了一个精确表达式,通过它可将亚声速位势流动仿射变换成不可压缩流动。同时给出了新的气动力计算公式。在流过Joukovski翼型的气动力计算中,它与用计算机提供的精确数值计算结果相比较,二者很符合。  相似文献   
47.
隋俊友 《推进技术》1994,15(3):49-55
通过全速势方程的数值积分,利用AF2格式,给出了一种用于叶轮机中叶栅型面的气动设计和绕流计算的便捷方法,对于稳态亚音速、跨音速及超音速流动均适用。与目前普及很广的、在超音区应用人工压缩性的方案相比,该算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8.
本文讨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颗粒尺寸对颗粒速度滞后数的影响,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分析了燃烧室压力和装药通道面积对颗粒速度滞后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50.
Re数对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及气动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细长拱柱旋成体大迎角绕流不同截面测压结果分析,探讨了绕流舶数对非对称涡结构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舶数不仅影响分离线位置和绕流流态结构,而且影响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及其分离涡的强度,非对称性的出现与细长体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的强度不等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同种流态下,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强度不等是造成侧向力的主要原因;在两侧不同的流态下,转捩不对称是产生大侧向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