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航空   793篇
航天技术   189篇
综合类   107篇
航天   3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蒙超恒  裴海龙  程子欢 《航空学报》2020,41(10):324017-324017
涵道风扇式无人机是一种冗余配置操纵面的飞行器,其控制分配问题通常使用伪逆法求解,然而伪逆法不能对任意可达的期望力矩都返回容许控制,使冗余的操纵面牺牲了部分控制能力。提出一种优先级控制分配方法,该方法先对期望力矩进行矢量分解并划分优先级,再求解约束最优化问题得到容许控制。相比于伪逆法,所提出的方法可对更大范围的期望力矩返回容许控制,而且当期望力矩不可达时,可以防止系统因执行器饱和而产生输出耦合。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涵道风扇式无人机的控制分配中,仿真及飞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2.
钟都都  黄煦  贾晓晓  金学敏 《航天控制》2019,37(6):35-41,72
针对椭圆轨道航天器编队重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径向或迹向欠驱动工况的最优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椭圆轨道航天器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径向和迹向欠驱动条件下的系统能控性以及重构任务可行性。其次,将欠驱动编队重构最优控制问题表述为约束轨迹优化问题,并采用高斯伪谱法求解了最优控制轨迹。最后,引入全驱动控制器与欠驱动控制器进行控制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欠驱动控制器可完成与全驱动控制器相同的编队重构任务并保持一定的控制性能,进而避免由推力器故障引起的重构任务失效。  相似文献   
823.
824.
825.
介绍了某型多普勒雷达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对该型雷达一个常见故障的深入分析,帮助操作维护人员了解雷达,提升对故障的排除能力。  相似文献   
826.
827.
机械式延时驱动装置已成功应用于卫星展开臂及天线系统的驱动关节,作为运动的动力源,结合整星的构型布局,其结构设计要求高,具高可靠性、较低质量、较小体积等特点,同时满足空间环境下的力矩输出要求。结合某型号项目的失效问题,基于产品结构特点分析失效的原因,文章给出了延时驱动装置的载荷工况识别、擒纵机构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应力集中的优化设计等,得到了经试验验证有效的优化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28.
基于摄动制导导引律研发出一种适合一体化PGK硬件的制导控制算法,改善导弹对机动目标的截获能力,强化制导与控制之间的协调匹配,实现高精度制导。比较了单纯滤波和实时计算导引系数的抗干扰措施,并在仿真和试验测试中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及实时计算导引系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29.
以狭小作业空间环境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一款线驱动连续型机械臂,并对此机械臂的单段关节和三段关节分别进行了正逆运动学分析。分析了驱动空间、关节空间与操作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这三种空间映射关系的分析即为连续型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分析。分析了多关节段之间的运动学耦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关节段的逆运动学问题,提出了求取逆运动学解的数值算法。最后在Matlab环境中分别对连续型机械臂单关节段和多关节段的正逆运动学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0.
孙明明  耿海  王亮  郑艺 《宇航学报》2019,40(11):1375-1382
采用有限元仿真(FEM)与地面热平衡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并模拟了30 cm离子推力器处于在轨环境时,有、无主动热控对三栅极相对位移变化造成的影响,并对目前离子推力器设置的工作启动流程可能造成的打火风险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三栅极组件的热形变方向均为法向方向,且栅极中心区域的间距最小;在 -269 ℃ 在轨极限环境温度下,推力器在5 kW工作模式下温度平衡后的屏栅与加速栅最大热态间距为0.14 mm,加速栅和减速栅则已发生贴合;在受太阳辐照以及卫星帆板恒温边界的影响下,栅面最低初始温度为-102 ℃;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20 ℃时,栅面最低启动温度为-25 ℃,且推力器工作8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与减速栅的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25 mm和0.20 mm;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50 ℃时,推力器工作9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和减速栅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31 mm和0.30 mm,能够满足0.25 mm的栅极安全打火间距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