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431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92篇
航天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71.
】人发样品是生物类有机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Ca,Mg,Cu,Pb,Fe,Zn元素时,采用硝酸:高氯酸=4:1消解体系,电热板加热常压消解大约2小时,样品呈湿盐态.以去离子水稀释定容,测定溶液为无色、透明,分别上机测定以上各元素.本测定方法技术关键在于消解温度不得超过250℃,消解完全后要赶尽高氯酸.测定Ca、Mg时,用0.1%SrCl2水溶液定容,以消除共存物的干扰.对各元素的仪器测定条件要仔细优选,确定最佳工作状态,做吸光度—浓度曲线,确定人发样品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定期测定飞行员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可以对飞行员生理与心理状态的早期变化做出予警,及时防治,以保障飞行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672.
王辉 《航空学报》1995,16(1):55-59
针对高性能战斗机“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面临的挑战,根据国内外空军的发展动态,从4个方面提出了大力加强有关航空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提高“人-机”系统整体效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673.
674.
开展飞行员头盔夜视镜系统的高速气流吹袭试验,研究其气动特性和作用在人体颈椎上的力,评价其对弹射救生安全性的影响,为头盔夜视镜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采用高速气流吹袭台(敞开式风洞)吹袭的试验方法,将弹射座椅固定在吹袭台喷口前的台架上,试验假人(HYBRID Ⅱ型假人)端正地放置在弹射座椅上,试验假人穿抗荷服,佩戴头盔、夜视镜、供氧面罩。以850 km/h的吹袭速度作为试验的起点,按照试验设计确定的原则依次调整吹袭速度。夜视镜分下位(工作)和上位(非工作)2个状态进行试验,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头盔夜视镜在吹袭时的佩戴状态,测量试验假人颈椎下端的力和力矩。高速摄像机、力和力矩测量系统用高速气流吹袭台设定的时间基准同步测量。共进行了10发试验,其中5发试验夜视镜从头盔上吹脱,5发未吹脱;获得了各次试验中假人颈椎的受力曲线及夜视镜吹脱的时刻和轨迹。按照试验合格判据,吹袭速度均未超过850 km/h。头盔加装夜视镜后,相比头盔不加装夜视镜,气流吹袭性能下降,吹袭速度800 km/h以上颈椎力矩超标,700 km/h为临界点,600 km/h合格。建议将头盔夜视镜系统的气流吹袭性能包线限制在600 km/h以内。   相似文献   
675.
汪磊  瞿凯 《民航管理》2023,(2):89-93
民航飞行员由于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新冠疫情使得飞行员需要面对更多心理压力,因此及时采取心理风险预防措施就显得极为必要。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目前国内外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援助措施发现,国外主要通过运行各类同行支持计划来为飞行员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国内除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外,面向飞行员群体的心理援助措施或心理互助项目几乎为空白。针对上述现状,本研究提出建议:一是需重点关注后疫情时代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尽快建立我国民航从业人员内外一体式心理互助体系,积极推行同行心理互助计划,逐步化解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给飞行员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民航飞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76.
针对未来飞行器面临的战场环境复杂性增加、飞行员操纵负荷增加、常规操纵方式无法适应危险环 境态势等问题,提出飞行器智能座舱设想,围绕基于态势感知的虚拟座舱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飞行员辅助系 统、覆盖门到门的机组自动化系统等方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柔性显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改进座舱设计,以增强飞行员态势感知能力、优化飞行员操纵方式、减轻飞行员决策负担、提高飞机的生存率、 实现降低飞行成本和危险环境下自主飞行。  相似文献   
677.
飞行员操作程序(pilot operational procedures,简称POP)定义了航电系统的显控界面及操作逻辑,是航电综合设计最重要的顶层设计文件,其仿真对支持总体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电系统的显示控制界面是飞行员的主要人机交互界面,优化便捷的显控界面可以显著提高飞行员的操作效率,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搭建的航电台架体积过大,在与一线飞行员交流、优化和对空勤地勤人员进行培训时就变的比较困难。便携式的设备具有便于携带和直观展示等特点,为设计人员提供便利。首先从某机型的综合航电系统角度阐述POP的组成及任务操作,之后介绍POP仿真模型建立的步骤。最后对综合航电系统POP进行了仿真实现,搭建完成了便携式POP仿真平台。其结果可用于支持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显示界面设计以及与飞行员交流。  相似文献   
678.
<正>2014年2月17日,ARJ21-700飞机104架机于19时34分从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起飞,经过2小时20分钟的飞行。于21时54分安全降落,顺利完成一架次照明系统夜航局方审定试飞。按照试飞要求,为更好地进行观察研判,试飞员驾驶104架机总共完成了7次起落飞行(飞机触地复飞)。飞行中执行的三个试验点,经确认,全部有效。照明系统夜航试飞是为了验证飞机在黄昏以及夜间飞行期间,飞行员对驾驶舱仪表板照明标识的可辨识性,验证飞机夜间着陆过程中,飞机外部照明能否为飞行员提供足够的着陆照明。  相似文献   
679.
陈勇  钟科林  罗悦  王淼 《航空学报》2023,(2):156-180
支线航空作为公共运输航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支线客机作为支线航空市场中的核心技术产品,不仅是打开全球支线飞机市场的钥匙,更是体现大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重要名片。基于支线客机的发展历程,深刻剖析了支线客机的任务使命,对支线客机总体气动、动力、机载系统这3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商用飞机的发展,讨论了支线客机的技术发展方向;最后基于未来发展需求,提出了基于自动、自主和智能化的支线客机任务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680.
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受试者完成训练计划后,利用旋梯测试实验组、对照组训练前后旋转时间,来衡量他们前庭系统的耐受能力将会增强。方法:30名男性大二学生,平均年龄20岁,被分为A,B两组。A组(n=15,实验组)接受旋梯系统训练,B组(n=15,对照组)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内容和标准实施训练。A、B两组在训练过程前后都进行旋梯旋转时间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都进行心率(HR)监测。结果:A组在训练期开始前旋梯测试中,平均时间为461.07±105.65 s,在训练期结束后为572.13±50.19 s,P=0.001有显著差异。B组在训练期开始前旋梯测试中,平均时间是404.87±72.80s,在训练期结束后为477.60±68.57s,P=0.009有显著差异。A组训练后平均增长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12)。观察到A组平均HR显著下降(P=0.000),B组平均HR显著增加(P=0.000)。结论:训练测试结果显示,旋梯训练有助于飞行学生前庭系统耐受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