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524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73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71.
木兑 《太空探索》2004,(7):44-47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这却是一次飞跃。”35年前的7月21日,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下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舷梯,踏上月面,开创了人类飞出地球到达另一个星球的历史  相似文献   
972.
3 飞船由单人单舱到多人多舱□□ 40年前 ,人类从未登上过太空 ,苏联和美国都是从研制载人飞船开始 ,而且都是先从小型的单人飞船开始 ,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美国的第 1代飞船水星号 ,整个飞船就是 1个钟形的航天员座舱 ,总质量只有 1t多一点。舱内空间狭小 ,航天员必须选拔身材矮小者方能进入。航天员半卧式地坐在座椅上 ,几乎不能动弹 ,只能监视仪表和完成按电钮、拉手柄等最简单的操作。美国第 2代飞船双子星座号可乘载 2名航天员。飞船采用分舱设计 ,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截锥形的座舱 ,后部是圆柱形的设备舱。设备舱内装有变…  相似文献   
973.
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动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载人飞船返回舱动稳定性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法有强迫振动法。有限自由振动法,自由翻滚法和模型自由飞试验法。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平攻角区阿波罗返回舱除马赫数M〈0.7以外,一般都具有俯仰正阻尼特性。双子星座返回舱在配平攻角区,当M〈0.5时存在俯仰负阻尼特性。钝头气流分离效应,后体气再附效应,船尾近尾流交应和动态时滞效应等对静,动稳定性都有相反效应。这些效应会使返回舱的静稳定性增加,而使动稳定降低。角振幅增  相似文献   
974.
神舟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神舟飞船推进分系统三个子系统的任务要求和系统的优化设计,采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措施,主要组件的技术攻关以及地面试验情况等。飞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推进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神舟载人飞船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5.
2005年的航天发射从次数上讲,虽不像2004年那样有八箭十星,但长征火箭的五次发射,特别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仍飘溢出强烈的、把“自主创新”的内涵揭示得更加充分和更加深刻的信息。承担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和飞船系统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不仅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担负国家重点装备研制生产任务中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我国装备体系建设的空白。事实证明,惟有自主创新,惟有“靠自己”,才能使航天发射和装备研制绽放出引人瞩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976.
吕优 《中国航天》2006,(12):39-41
女游客传奇2006年9月18日8时9分(莫斯科时间),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和第4位太空游客、美国籍伊朗裔女性阿努什·安萨里随国际空间站第14长期考察组乘联盟TMA9飞船一起登天。这次飞行本来应搭载亚洲第一位太空游客、日本企业家榎本大辅,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发言人8月21日说,由于一项体检不合格,被查出患有肾结石,榎本大辅被认为不能适应为期10天的太空之旅,要由原定在2007年上天的美国女商人安萨里顶替。此举不仅使安萨里成为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还使她成为首名进入太空的女穆斯林和首名上太空的伊朗人,一时间吸引了各国媒体的极大关注。为此,…  相似文献   
977.
杭柯佳 《中国航天》2005,(11):23-34
2005年10月12日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升空,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六号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试验设备和科学试验设备,全面验证和考核了飞船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及结构与机构系统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等。它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  相似文献   
978.
到1969年NASA已努力完成了将人送上月球再使他们返回地面的目标,目的是想看看人是否能作为太空移民者。此时,载人航天探险技术发展神速,既可靠又能适应任务的需要,人又会是怎样的呢?NASA因而决定发射一种比“双子星”和“阿波罗”飞船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大得多的“太空居住设施”(后被称为“天空实验室”),使航天员能在那里常驻并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979.
探讨如何利用遗传算法的特点来自动设计飞船再入纵向制导规律。根据任务要求和约束条件,给出了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和纵向制导律的设计步骤。通过仿真实例的结果,说明采用遗传算法能自动设计出满足任务要求的纵向制导规律。  相似文献   
980.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