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1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141篇 |
航天技术 | 24篇 |
综合类 | 623篇 |
航天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822.
电弧风洞内球锥全目标绕流场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电弧风洞高焓气体来流条件,通过数值求解三维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分析无烧蚀球锥全目标绕流场真实气体效应.考虑空气电离化学反应系统,包含7个化学组元和6个反应方程.差分算法是隐式NND格式.依据实验来流条件,计算了不同壁温及不同壁面催化特性下的流场结构和电子数密度,观察了来流非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尾迹区对模拟条件较敏感,其电子数密度随壁温降低而升高,完全催化壁的电子数密度约比非催化壁低近一个量级,实验状态的计算应采用风洞实际来流条件, 相似文献
823.
高速热气流模拟风洞的供油流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热气流风洞模拟实验系统对供油系统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变频调速加旁路比例节流阀调节的燃油供给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各个环节的特点,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燃油供给系统流量反馈的大纯滞后特性,提出了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加预测控制的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满足了高速热气流模拟实验系统对燃油流量控制品质的要求,控制效果优于普通的PID和模糊PID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24.
结冰风洞实验中的相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性是风洞实验的一项基本要求,结冰风洞实验也不例外。为了系统性地研究结冰风洞实验中的相似性问题,首先,通过对飞行结冰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了其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并分析了其物理意义和量纲。其次,采用相似理论分析方法对结冰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了若干无量纲参数,并分析了这些无量纲参数的意义。再次,通过忽略一些不重要的影响因素,减少无量纲参数,并对飞行结冰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合理地简化,最终得出了结冰实验的相似准则。最后,结合结冰风洞的运行参数,按照相似准则的要求得到了缩比模型结冰实验运行参数选取方法,并采用CFD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缩比模型结冰实验运行参数选取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5.
为了解决电加热防/除过程中,机翼前缘溢流水流至防护区后侧形成冰脊影响飞行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加热系统与合成射流激励器复合式防冰方法。该方法将电加热系统布置于机翼前缘,通过加热使得机翼前缘温度高于冻结温度,防止过冷水滴在机翼前缘冻结,合成射流出口位于电加热系统防护区下游,通过合成射流的吹吸作用改变溢流水的运动轨迹,防止前缘溢流水流至机翼后表面形成冰脊。在结冰风洞中,通过实验研究了液态水含量、环境温度和合成射流速度对电加热与合成射流复合式防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加热与合成射流复合式防冰系统在设计的结冰气象条件下,不仅能够保持机翼前缘不结冰,还能消除机翼后表面的冰脊。 相似文献
826.
基于柱状粗糙元的边界层人工转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风洞试验模型边界层转捩模拟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取代沿用多年的基于金刚砂粗糙带的转捩模拟方法,本文针对GBM-04A战斗机标模,确定了柱式转捩带的技术参数、制作方法和粗糙元配方,采用全模型测力和表面升华法对边界层转捩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GBM-04A标模而言,粗糙元的最佳高度为h=0.09~0.11mm,在此范围选择粗糙元高度,不仅可以在模型上得到满意的人工转捩效果,而且不产生附加阻力;柱式转捩带具有传统金刚砂粗糙带不可比拟的显著优点,适合在高速风洞试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行设计的2m×2m超声速风洞于2010年底建成,它是一座直流、暂冲式风洞,采用了全挠性壁喷管技术.喷管总长18m,具有马赫数1.5~4.0的十多个型面,每个型面通过24对撑杆的伸缩实施成型.该喷管的气动设计采用了具有连续曲率的Sivells设计方法,并用Maxwell方法对其进行了边界层修正.该喷管采用实验影响法进行了喷管型面的动态调试,个别型面还采用了二次修正.调试结果显示,在各设计马赫数下,试验段模型区流场指标均优于GJB先进指标,表明该喷管的气动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28.
829.
830.
从二维射流边界层流动撞击折板为简化模型,利用声压和脉动流速测量,实验研究了低速回流开口风洞试验段常会出现的射流边界与喷口,收集段相互作用引起射流整体振荡致声现象,除给出振荡频率,强度随撞击长度和射流流速的变化规律外,本文还给出折板几何参数(折转角,折转长度)和板面条件对振荡致声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折转角在30-60度,折转长度与射流不稳定波波长相当的实壁折板,或内侧面胶贴海绵的平板,能明显削弱振荡,同时考虑几何参数和板面条件时,折转角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