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46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94.
F—16飞机在非对称外挂情况下的极限环振荡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军猎鹰办公室(AFSEO)提出了F-16飞机非对称外挂构型的验证要求。根据模拟构型的试飞和分析结果进行了F-16飞机的颤振验证。历史上,几乎没有对非对称构型提出过要求,因此,F-16飞机在非对称影响下的颤振特性试飞数据是有限的。结合这个问题,AFSEO以前仅用半展动力学和气动力模型进行计算,而假定在另一侧为镜面效应。为了解是否所有的非对称构型都必须用全展模型来分析,他们制定了一个试验大纲。用半展和全展模型对各种非对称构型下的颤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全展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有颤振不稳定性,这与半展模型分析结果不同,因而进行了颤振试飞。试飞结果表明非对称构型的加载会产生一个较大的灵敏度,同时还会增加其稳定性。试飞结果与全展的气动模型吻合得相当好,这表明对于非对称的载荷构型应该使用全展气动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
陈尧  王凯 《航空计测技术》2016,(4):22-23,54
根据波导定向耦合器原理,设计了一种太赫兹频段,采用非对称十字形孔耦合的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通过优化波导结构和十字形耦合孔参数,在WR4波导频段内,实现了稳定的耦合平坦度、良好的方向性和工作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型波导定向耦合器耦合度稳定在-19.9d B~-22.0d B之间,方向性优于32d B,相对工作带宽为40%。  相似文献   
96.
陈缘  黄生洪 《推进技术》2022,43(9):168-175
增强二次喉道扩压能力,降低接力引射器的引射流量是提高大型高超声速风洞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技术措施。引射增压型二次喉道通过在二次喉道侧壁引射低总压介质增强其扩压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实用方案。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其在长模型大攻角等非对称安装布局条件下的运行流场,并进一步优化了压力、介质类型等引射条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高超声速风洞复杂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二次喉道扩压能力,较大幅度降低接力引射器的引射流量,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
再入弹头非对称气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六自由度弹道方程数值模拟了再入弹头非对称气动力和非对称静、动导数对弹头滚转异常的影响;阐述了非对称气动力及非对称静、动导数产生的机理。本文利用作者建立的近似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典型的非对称再入弹头的气动力,定性分析了非对称气动力随弹头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再入弹头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细长体大迎角绕流的滚转角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拱和钝拱细长体的截面侧向力分布呈现明显的滚转角效应。不同滚转角下尖拱侧向力沿轴向分布曲线(CC~x/D)的相位和半周期各不相同,截面侧向力随滚转角变化(CC~)呈现一定的无规律性;而钝拱CC~x/D曲线的相位和半周期基本相同,但振幅值大小依赖于滚转角,CC~分布呈完全的无规律性。尖拱模型头部的加工精度导致的微扰动使得尖拱CC~x/D分布变成型式基本一致的两簇曲线,其特征点和半周期分别对应相同,CC~分布呈现典型的双周期方波。  相似文献   
99.
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通过对尖拱细长旋成体在无侧滑状态下的烟线显示和脉动压力测量试验,揭示了迎角α从0°向90°变化过程中细长体绕流依次经历了四种背涡流动结构:附着流动、对称二涡结构、非对称多涡结构和混合背涡结构.压力的脉动幅度在附着流动和对称二涡结构中沿轴向基本保持不变,在非对称多涡结构中是沿轴向增长的,而在混合背涡结构中却变为沿轴向减少.压力脉动频率值在非对称多涡结构中是沿轴向减少的,而在混合背涡结构中却是沿轴向增长的.  相似文献   
100.
针对“螺旋桨/机翼”系统在复杂非对称入流情况下的非定常气动相互干扰问题,采用混合结构-非结构滑移网格方法,结合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偏航角及入流条件(包括攻角和来流风速)对螺旋桨/机翼相互气动干扰和滑流流场的影响,并与无滑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三维非对称入流的影响下,偏航角从0°增加到20°时,机翼升、阻力系数分别降低了4.9%和10.64%,但是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推进效率则大幅提升了18.36%和7.26%,非对称入流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变化幅度为对称入流的4倍。在攻角不变,改变偏航角时,螺旋桨滑流增加了机翼俯仰力矩稳定性裕量。但是随着攻角的变化,飞机纵向不稳定性逐渐增加,在桨后气流的影响下,两侧机翼上表面吸力峰均向左和向前移动,上下表面的吸力峰值均明显增大。在不同的风速下,有滑流影响的机翼升力特性相对无滑流影响的机翼增加量均在20%附近,且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