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55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某大型壳体门渗雨,是困扰我们厂生产的难题。采用新的设计方案后,在门框上折出排水槽,变原来的对雨水只“堵”不“排”的单一作用的结构为又“堵”又“排”、又能防止密封条被踩坏的新型综合结构;通过制作工艺试验件,对该产品渗雨最为严重的柴油机仓门和蓄电池仓门的模拟试验,获得了成功。方法简单易行,有较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3.
1983—1984年中国和意大利进行天狼星(SIRlO-1)卫星联合实验,本文报导北京地球站所进行的电波传播实验的主要结果。其中包括:11.5GHz下行雨致衰减、17.1GHz/11.5GHz上下行雨致衰减的相关关系,衰减变化率,微波辐射计和信号闪烁等。所获得的结果对我国发展Ku波段通讯或广播卫星系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4.
从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轨位选择的角度出发,针对卫星波束覆盖区内存在的雨衰差异,提出雨衰平衡法,为我国卫星系统总体的早期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手段。同时,还以在Ku频段上的我国直播卫星为例,论证了在该方法下的我国直播卫星的最优轨位。  相似文献   
35.
向Ka及更高频段发展是目前卫星通信特别是军事通信的主要趋势,但是降雨导致的信号强度衰减会严重影响卫星通信的可用度和业务质量。文章经过对TCM编码的误码率进行仿真分析,证明TCM编码确实能有效抵抗雨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沙云东  艾思泽  赵奉同  姜卓群  张家铭 《航空学报》2020,41(2):223327-223327
现代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薄壁结构受高速热流冲击面临着极为严酷的工作环境,使结构产生大挠度动力学响应以及疲劳损伤破坏现象。为获取难以实测的热流冲击下结构声振响应规律及疲劳破坏时间,采用耦合有限元/边界元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与热声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载荷效果构建与试验件尺寸完全一致的数值仿真模型,对热声载荷下薄壁结构进行仿真计算。采用功率谱密度(PSD)法分析频率响应峰值随声载荷变化规律,并通过改进的雨流计数法对声振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疲劳寿命时间。并对比声振响应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发现误差小于2%,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高速热流冲击作用下薄壁结构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通过分析频率响应峰值随温度和流速的变化规律获取不同温度各流速下结构声振响应及疲劳寿命变化规律,并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本文完成的工作可对高速热流环境下薄壁结构响应分析和寿命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大衰减量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利用这种测试方法并通过Visual Basic 6.0实现对大衰减量的自动校准;所开发的自动校准系统简洁明了、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38.
航空发动机载荷谱雨流计数的一种改进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的雨流计数法。该计数法按时间顺序计算载荷循环,能完整记录全部载荷历程而不改变其大小和顺序,弥补了常朋雨流计数法的缺陷;而且该算法精确度高,抗随机噪声干扰能力强,使得载荷谱分析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9.
最近,据美空军的一份秘密研究报告透露,美国正密谋研制天气武器,以期呼风唤雨,将天气变化产生的雨水、冰雹、冰雪作为空袭“撒手锏”,赢得“无伤亡”战争的胜利。本文介绍了这些天气武器中的主要几种。  相似文献   
40.
陨石雨陨石雨不是雨,它也与气象学无关,只是一个天文学名词。它是指大量陨石体碎块陨落在地球上某一地区的现象。其成因是由于体积较大的流星(亦即“陨星”、“陨石”)体,在陨落的过程中,因其本身结构和组成的不均匀性,在高热、摩擦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裂,最后形成许多碎块散落到地面上。不过,在习惯上,人们只是把散落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才称为“陨石雨”。例如,1976年3月8日,一块陨石闯入地球大气层,发生燃烧爆炸后降落在吉林市约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这就是举世罕见的“吉林陨石雨”。吉林市博物馆在收集陨石标本的基础上,建成了世界上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