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58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9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97世界杯滑翔伞比赛今年6月在河南省林州市举行。各国参赛选手使用的滑翔伞代表了当今世界滑翔伞的先进水平。国外的滑翔伞运动已得到蓬勃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兴起。不久的将来,这项精彩、刺激的体育娱乐项目必将在中国广泛地发展和普及。开发我国的滑翔伞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轴对称降落伞稳定下降阶段的流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降落伞的特点,通过3点假设(伞衣的薄膜假设、降落伞的轴对称假设和流场的定常 假设),将三维复杂流动问题,转化成二维轴对称问题,以节约计算时间。然后,建立轴对称降落伞的流体力 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求解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epsilon湍流模型下的N—S方程组,获 得与有关单位试验相吻合的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带顶孔的轴对称降落伞绕流和亚临界状态下带中心孔的 圆球绕流,在尾流区拓扑结构上几乎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轴对称降落伞模型,能够揭示降落伞流场 的本质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降落伞流场的流动机理和流固耦合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各类降落伞充气时间的计算方法。对密致伞,将质量守恒方程与物-伞系统的运动方程相结合推导出计算充气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一个算例。对开缝伞,提供了计算充气时间的经验公式。对采用收口技术的伞也提供了计算充气时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文中应用分歧与突变理论法建立了翼伞系统飞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非常程序化,便于应用计算机求解,通过计算结果的图形显示,可非常直观地了解翼伞系统设计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给出翼伞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分析结果,为翼伞设计了人员提供必要的设计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并分析了现有无人机主要回收方案的系统组成及其特点,为无人机自动回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民选  连淇祥 《航空学报》1991,12(6):217-222
 在用氢泡法观测凹半球降落伞模型的流场时,我们还用单分力应变天平对其进行了阻力测量。通过测量及理论分析,得出加速起动期间最大阻力F_(max)和附加质量引起的力F_a之比与无量纲参数U_(max)~2/ad之间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与最大阻力有联系的一些流动现象。该试验有助于深入了解降落伞的动稳定性与开伞动载方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降落伞充气展开过程中的拉力、速度等关键特性进行预测,结合当下机器学习的研究热点,使用循环神经网络对空投试验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文章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预处理并且采用批量梯度下降的训练方式;试验验证了循环网络方法对充气过程中重要参数进行计算的可行性;并且说明了时间序数索引项在试验中需带入网络参与计算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循环神经网络对训练集数据的开伞速度曲线拟合效果很好;计算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开伞过程中的拉力变化趋势,峰值误差小于1%,且峰值时刻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8.
人类跳伞运动的演变与发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我国航天器用的降落伞研究机构于1959年开始组建,最初,以回收探空火箭为目标,后来相继研制成功各种类型的回收降落伞系统,为我国火箭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中概述了我力顺降落伞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魏庆 《飞碟探索》2009,(11):54-54
为了使航天员安全可靠地着陆,载人航天工程必须建设返回用的着陆场。世界各国的载人航天器着陆方式各有不同,有在陆地、海上、机场降落之分。当然,飞船的着陆场不是像跳伞员降落地点那样,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画个圈,做个明显标志,跳伞员自己控制降落伞,落到里面就行了的。飞船着陆场的选择远不是这样简单,而且它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