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航空   3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3篇
  2022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满足地陆地导航系统的经济性要求,进一步降低光纤陀螺成本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曾经在开环最小结构中致力于减少接头数目及器件改进,现在我们减少了不必要的器件和接头。光源检测耦合器不再是萨格纳克(Sagnac)干涉仪的一部分,而仅仅起到宽带光源和光检测器间的隔作用。许多商用激光二级管都有一些背面光检测器,以便监视激光强度。从萨格纳克干涉仪返回的信号光与激光相遇,在这个光检测器处接收,产通过偏置调制与激光信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中巴资源1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成功.从而结束了中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它标志着使用中国研制的卫星获取实时遥感数据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植被荧光探测精度,需降低光学系统偏振灵敏度,即对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响应进行抑制。文章利用斯托克斯-穆勒体系对超光谱探测仪光学系统进行偏振特性分析,对前置光学系统引起的偏振响应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确定采用双巴比涅消偏器实现全光路消偏的方案;同时对偏振测试系统中主要误差源(即测试系统残余偏振度)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积分球光源+扩束系统+偏振元件”的低残余偏振度的偏振测试系统,对超光谱探测仪偏振灵敏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度为0.65%,满足高精度植被荧光探测需求。  相似文献   
14.
赵屾 《中国航天》2007,(1):14-14
未来5年,我国将发射资源02B、03、04星和环境减灾星座A、B、C星等6颗陆地观测卫星,从而建成更为完善的国家对地观测体系。这是2006年12月14日召开的庆祝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成立15周年暨用户大会上传出的信息。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长期关  相似文献   
15.
水带来了生命,并给予它无私的呵护。在几十亿年里,陆地贫瘠,而生命在海洋的养育下漂浮着,激增着。全然不似陆地上有跌落之虞。  相似文献   
16.
陆地奇光     
苏联新西伯利亚的工程师瓦季姆·费多谢耶夫和一些物理学家于原始森林考察期间,在一个光秃秃的山坡顶上,曾经见过一种神秘景观:北面直达地平线的一大片土地已经是沸腾的“火海”,这一大片无边无际的“火海”中还飞腾起一些“火柱”;最为可怕的是,这片“火海”很快向他们逼近。目睹这一可怕的景象,他们慌不择路地在这沟壑纵横的地方一阵急跑,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18日,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以公共论坛和创意征集的方式,开始寻求一种创新的和经济可承受的天基系统,目的是在未来几十年扩展陆地卫星数据记录。该“可持续陆地成像架构研究产业和伙伴日”活动于当日下午1:00~4:30在华盛顿NASA总部韦伯礼堂举行。在公共论坛之后,NASA发布征询信息,寻求这样一个系统设计的创意。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2)于2012年10月16日开始在日本筑波航天中心进行热真空试验,试验预计11月底结束。热真空试验旨在验证在模拟太空环境中。卫星电气性能和热控制能否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9.
U档案     
<正>U档案编号:NO.60目击地点:秘鲁,皮斯科U档案编号:NO.60目击地点:秘鲁,皮斯科案卷编号:NO.60目击地点:秘鲁,皮斯科目击人数:6人陆地或空中:空中飞行物数量:3个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车载DR系统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车载DR系统(Dead-Reckoning System)改进的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模型及其滤波算法.由于考虑了速率陀螺漂移误差中的马尔柯夫过程成分,和采用描述机动载体运动的"当前"统计模型及自适应算法,提高了DR系统模型的准确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和算法与改进前相比,DR系统的定位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