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152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对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箱底传感器及阀门管路与贮箱箱底法兰的密封面实现备保密封,提出一种密封外焊罩结构。并针对箱底传感器对于外焊罩焊接热效应承受能力较低的风险,开展外焊罩焊接热效应摸底实验,制定焊接过程的散热方案,确定焊接时间、焊接时间间隔等工艺参数,以期为后续传感器外焊罩箭上焊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ZrCp/W复合材料环形试样,测试了该复合材料试样在发动机试车条件下的热震烧蚀性能。结果表明:ZrCp/W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和耐烧蚀性能.试验后试样整体结构完好,未出现炸裂和破碎的现象,线烧蚀率仅为-0.05mm/s。该复合材料的主要烧蚀机制是机械剥蚀,此外还有熔化烧蚀和热化学烧蚀。  相似文献   
83.
航天热防护材料的烧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运用 CO_2激光加热装置,对聚四氟乙烯(Teflon)和热防护烧蚀材料 AT2的烧蚀特性研究.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的烧蚀率随热流的上升而增加;随氮气压强和流量的上升而下降;烧蚀过程产生的凝胶区和激光支持气相火焰区,与热流、环境气体种类及压强有关,凝胶区厚度随热流上升而下降,当热流很高时,却趋于一个常数;烧蚀表面温度随热流上升而升高,在本研究条件下,在600~700℃之间.AT2材料的温度和碳化层厚度,随加热时间而增大,随氮气压强的增加而减小.对入射激光束反射强的表面,碳化时的最大温度较低,碳化层的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84.
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烧蚀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因物理、化学和力学因素造成质量损失,影响其性能。建立相应的热化学和热力学烧蚀模型,分析其传热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建立材料的热毁损判据,是复合材料防热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中对炭基复合材料烧蚀机理的研究,并对几种烧蚀模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5.
星载红外热像仪防辐射罩为多台阶锥筒形薄壁零件,材料为较软的铅质材料,加工难度较大。为了解决加工成形的难题,对各种加工方法(切削、拉伸、旋压、冷挤压)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试验验证,最终采用冷挤压技术解决了防辐射罩加工成形的难题,而且加工成形的防辐射罩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加工成品率很高,材料消耗小,成本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6.
针对天问一号着陆器防热大底分离触发条件确定问题,利用数学仿真的方法分析气动特性、防热大底相对着陆器姿态运动等因素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给出可安全分离的触发条件.不同分离触发马赫数的仿真结果表明,较大分离马赫数的碰撞风险较高,但防热大底长期运动趋势由弹道系数决定,相比着陆器下降更快.根据伞降过程着陆器姿态运动及伞绳力特点,...  相似文献   
87.
文章基于近地轨道及探月返回再入热环境,应用超高温陶瓷到再入航天器的典型防热结构,计算分析了再入过程中的防热结构温度场。利用温度场计算结果,再结合超高温陶瓷抗烧蚀性能以及结构设计与工艺性分析,就超高温陶瓷作为再入航天器防热结构的适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由于超高温陶瓷的优良耐高温及耐烧蚀性能,在近地轨道及探月返回再入航天器防热结构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文章针对飞行环境的压力变化,采用低气压环境复合瞬态热试验系统,在常压、20kPa、2kPa三种压力环境下模拟了火箭底部柔性防热材料在飞行过程中的瞬态热载荷.通过测试试件升温状态及表面烧蚀状态,研究压力环境对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箭体底部柔性防热材料的升温幅度与烧蚀程度均随环境压力的下降而降低,2...  相似文献   
89.
针对实际使用的热环境要求,提出了多种防热结构材料及结构方案.通过石英灯加热试验对其防热性能进行了考核验证.考察了防热涂层、样件结构形式以及材料种类对试验件防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防热涂层可显著降低防热试验件的背温,最高降幅达241℃;相对于传统的玻璃纤维/酚醛层压板结构,在满足防热要求的同时,新型蜂窝夹层结构的面密度较低,仅为层压板的50%左右,具有明显的减重优势,其中聚酰亚胺面板的蜂窝夹层结构的面密度仅为酚醛玻璃钢面板夹层结构的80%,其表面加防热涂层样件的背温仅为246℃.  相似文献   
90.
为解决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在某产品上出现的裂纹、开裂、脱落等问题,将端羟基聚丁二烯黏合剂(HTPB)环氧化,并将其加入到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中,提高涂料的延伸率.增韧后涂料RT-Ⅳ的延伸率大幅提高,工艺性能有所改善,隔热性能等与增韧前的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基本相当,界面性能适当降低,并通过了飞行试验验证.通过提高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延伸率技术研究,发现在环氧类外防热涂料中适当加入环氧化的端羟基聚丁二烯黏合剂(EHTPB),可以达到提高涂料延伸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